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

杨茁

双月刊

0253-2697

syxb3@cnpc.com.cn;syxb2@cnpc.com.cn;xyxb7@cnpc.com.cn

010-62067137;62067128;62067139

100724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石油学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石油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石油学报》于1980年创刊,重点报道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展学术评论,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石油科技学术交流。主要设有三大专栏,即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和石油工程。《石油学报》为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我国石油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连续多年名列能源科学类期刊前茅。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年底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石油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055,在1608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序为第74位;总被引频次为1388,在1608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序为第83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前景与未来理论技术五大挑战

    贾承造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资源困难的条件下原油年产量保持在2× 108t水平,天然气产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的天然气产量达2 200× 108m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产气国.通过探讨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形势,分析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面临的理论技术挑战,展望了未来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已全面进入深层、深水、非常规领域.预测直到2035年中国的原油产量将在2×108t稳产,天然气产量将在3 0 00× 108 m3稳产.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面临着来自深层、深水、非常规、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以及碳捕集与封存(CC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五大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挑战.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深层、深水、非常规领域的油气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形成新一代适应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技术、装备与高效施工作业队伍是目前实现油气高效益、低成本开发的关键.先进的适应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CCS/CCUS业务的技术与装备是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关键.

    石油工业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前景理论技术挑战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提高采收率碳中和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王清华徐振平张荣虎杨海军...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勘探面积广阔、油气资源量大、探明程度较低,是"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最重要压舱石之一.塔里木盆地的勘探研究面临着诸多世界级难题,如古老海相烃源灶、超深规模储层、超深层油气赋存、超长油气藏演化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塔里木盆地的整体效益勘探.基于近两年的露头、钻井、地球物理、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中成藏关键要素的耦合模式和资源潜力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台盆区寒武系盐下、奥陶系、石炭系、前陆区古生界—新生界4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及含油气系统,其中,库车坳陷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库车坳陷南斜坡迎烃面古生界潜山、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气断缝体、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台盆区寒武系盐下台缘带及阿瓦提凹陷西缘寒武系、台盆区奥陶系断溶体是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新领域新类型.库车前陆区古生界潜山及中生界的近源油气资源量巨大,其中,温宿—佳木地区古潜山的石油资源量超过2×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为600× 108m3,白垩系亚格列木组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0500 × 108m3、石油资源量超过4 3 00× 104t,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的天然气资源量近2.6× 1012m3、石油资源量约为1.3×108t.台盆区寒武系盐下台缘带的天然气资源量近1.8×1012m3;阿瓦提凹陷西缘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4400× 108m3、石油资源量约为1.4×108t;富满—顺北地区奥陶系断溶体的油气资源量近32× 108t油当量.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突破带来的地质和资源潜力新认识可为后续持续高效的勘探奠定稳定基础.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席胜利闫伟刘新社张才利...
    33-5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蕴藏多种类型天然气资源.随着勘探领域由常规到非常规、浅层到深层深入,鄂尔多斯盆地逐渐展现出一批新领域、新类型天然气藏.基于近年来的勘探成果,梳理出深部煤层气、太原组灰岩气和铝土岩气、奥陶系盐下气、海相页岩气和深层元古界气等新类型气藏,并从沉积构造背景、源-储配置、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其生-储-盖配置关系,总结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成藏特征与差异,认为这些气藏整体上具有近源成藏、自生自储的成藏模式.在落实气藏富集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了各领域天然气藏的有利勘探区,明确了其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深部煤层气的有利含气区面积为6.9×104km2,资源量预计为13.80×1012m3,预计可落实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太原组灰岩气藏的有利含气区面积为1.5×104km2,初步估算资源量为1.6× 1012m3,储量规模达5000× 108m3;太原组铝土岩气藏的勘探面积为7000 km2,天然气资源量超过5000× 108m3;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的有利勘探面积为2.5×104km2,预计储量规模超过7000× 108m3;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的有利含气区面积为9000 km2,天然气资源量预计为1×1012m3,并落实了含气富集区2个;深层元古界优选出2个天然气有利区,勘探面积为5.71×104km2.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勘探潜力

    宋永唐勇何文军龚德瑜...
    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3套主力烃源岩,储集层类型多样,岩性包括火山岩、砾岩、砂岩及碳酸盐岩型混积岩等,其中,分布于盆地富烃凹陷边缘及斜坡区的砾岩是盆地规模增储上产的主体.盆地发育3套区域性泥岩盖层,与储层呈纵向叠置,形成"三层楼"结构,并由此构建3大油气系统,即石炭系油气系统、二叠系油气系统和侏罗系油气系统.近年来,通过地质认识创新,突出风险勘探,强化集中勘探与精细勘探,准噶尔盆地"下凹进源",走向深层—超深层领域的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新区、新领域、新层系与新类型,通过继承前期研究工作、深化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分析,创新了"全油气系统""他源型煤层气""石炭系 自生 自储与新生古储"等成藏认识,在南缘冲断带下组合天然气、西部坳陷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富烃凹陷周缘古隆起以及盆地内侏罗系煤层气4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新突破.通过系统梳理近期的勘探新成果,综合分析各领域特征,指出了未来的勘探方向及重点领域,明确了盆地未来应坚持"常非并重、油气并举、全油气系统"的综合勘探思路,围绕准噶尔盆地南部中—下组合天然气、西部坳陷深层—超深层常规构造—非常规轻质油气以及侏罗系煤层气开展深化勘探.

    准噶尔盆地全油气系统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深层—超深层勘探方向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领域、新类型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

    李志军肖阳田建章李晓燕...
    6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中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是华北油田的主要油气生产基地和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在新领域、新类型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仍面临着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规模接替领域和区带不明的问题.基于对冀中坳陷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解剖,通过分析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总结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认识了坳陷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指出了冀中坳陷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勘探新领域、新类型.综合评价认为,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层,形成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碎屑岩2种主要储集体,具备新生古储、自生 自储、下生上储、古生古储4类成藏组合,构成了以古潜山为主体的中央隆起型、陡坡型、斜坡型和洼槽型4种复式油气聚集带.冀中坳陷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率分别为45.7%和11.0%,剩余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体研究认为,深潜山及其内幕、古近系深层、页岩油、深部煤层气、新凹陷5大领域的整体成藏条件好,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广阔.冀中坳陷北部在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武清凹陷和文安斜坡等潜山及内幕落实了 13个有利 目标,预测天然气圈闭资源量为1 453×108m3,是冀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在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武清凹陷武清背斜带、深县凹陷榆科—深南背斜带、文安斜坡内带、廊固凹陷和晋县凹陷陡坡带等地区发育12个有利构造,预测石油圈闭资源量为2.4×108t,是冀中坳陷古近系深层领域勘探的主攻区带;保定凹陷在2个有利构造区的预测圈闭资源量为2.3 × 108t、武清凹陷的剩余天然气资源量达836×108m3,是凹陷新区勘探突破的现实地区;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饶阳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的页岩油可动资源量为9.1 ×108t,文安斜坡外带深部煤层气有利勘探区的总资源量为1.53×1012m3,是冀中坳陷非常规领域战略接替的有利勘探目标.

    冀中坳陷成藏条件深潜山及内幕页岩油煤层气新凹陷勘探方向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王小军蒙启安李跃吴海波...
    9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拉尔盆地是位于中国北部边陲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经过60余年的持续勘探,主力含油层系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埋藏浅、规模大、易发现的构造油藏几乎已钻探殆尽,近年来的规模增储难度 日益增大.通过系统回顾海拉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程,结合当前勘探开发实践,指出向勘探程度较低的洼槽区和深部层系进军是打开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新局面的必经之路.海拉尔盆地在南屯组凝缩层段页岩油、铜钵庙组砂砾岩岩性油藏、侏罗系塔木兰沟组油藏和基岩潜山内幕油藏4个新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石油总资源量预测达5.96×108t;新领域油藏与已发现的油藏具有空间互补性,构成了 一个更加完整的从中—浅层到深层、从斜坡带到洼槽区、从常规到非常规的多层系多类型且油藏呈有序分布、差异富集的复杂断陷盆地含油气系统,可进一步挖掘其勘探潜力.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洼槽区深部层系新领域新类型

    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支东明李建忠周志超焦立新...
    11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30年,三塘湖盆地在侏罗系低压砂岩油藏、二叠系凝灰岩油藏和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油藏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68×108t,建成56 × 104t/a的原油产能.三塘湖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大,但已探明未动用储量不足,需要落实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和新类型,实现新的发现和突破,支撑稳健可持续的油气生产.基于盆地构造、烃源岩分布、储层特征研究及煤岩实验取得的认识,提出了南部冲断带、洼陷区页岩油、源边粗碎屑油藏和石炭系火山岩内幕型油藏4个新领域,其石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0.86× 108t、2.45 × 108t、0.69 × 108 t和0.96× 108t,以及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气和八道湾组富油煤2种新类型,其煤层气资源量为1 427×108m3,焦油资源量为60.20 × 108 t,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根据勘探程度、地质条件和开发技术,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和战略准备3个层面进行了部署安排.

    资源潜力勘探开发前陆冲断带页岩油火山岩油藏煤基油气三塘湖盆地

    江汉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王必金包汉勇吴世强郭战峰...
    133-14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资源探明率增加,江汉盆地常规砂岩油藏的勘探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地质研究,转变勘探思路,实现了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突破和页岩油领域的有效推进.从勘探实践出发,结合研究区钻井、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化验等各类资料,开展地质综合研究与有利区评价,揭示了江汉盆地岩性和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沉积模式、储集空间类型、油气富集条件及成藏模式,明确了颗粒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具有良好的储油能力,是常规勘探开发的新类型油藏和增储增产的现实阵地,其总资源量为3.7×108t.纹层状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岩相组合具有良好的生-储配置,主要分布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是非常规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相带,有望实现页岩油新领域的勘探突破,预测资源量为3.62× 108t.

    江汉盆地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张洪安李令喜陈清棠万晶...
    14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额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的勘探实践证实,盆地内的白垩系巴音戈壁组是主力烃源岩层系,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3套油气藏组合,形成了岩性、构造-岩性、基岩潜山以及非常规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银额盆地受晚期构造差异运动影响,其不同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资源潜力等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影响了盆地的整体效益勘探开发.基于近年来的勘探实践和认识,在分析银额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资源潜力进行新一轮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查干凹陷、拐子湖凹陷、天草凹陷内,白垩系岩性及构造油气藏的资源潜力大,是银额盆地当前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路井凹陷、拐子湖凹陷、吉格达凹陷的石炭系—二叠系基岩潜山缝洞型油气藏具备高产富集条件,是效益勘探的新类型;查干凹陷、拐子湖凹陷、哈日凹陷的白垩系页岩油气藏和敖西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岩性油气藏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探索的新领域.银额盆地的常规石油资源量为14.39×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451.17×108 m3,非常规页岩油资源量约为5.6×108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银额盆地勘探新领域成藏条件油气藏资源潜力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徐长贵周家雄杨海风叶涛...
    16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油田历经60余年勘探开发,目前已建成中国海上超大油田.综述渤海油田"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的勘探进展,在剖析区域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攻关方向.渤海海域主要发育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与东营组三段3套主力烃源岩;垂向上,潜山裂缝型与新生界碎屑岩孔隙型2类储集体构成了主要的产油层系.基于对渤海海域"中生代强破坏、古近纪快转换、新近纪厚沉积"等特殊地质条件的再认识,渤海油田在"复杂变质岩潜山"、"古近系构造-岩性"与"新近系大规模岩性"3大勘探领域建立并发展了多项油气地质新认识,实现了 5年5个亿吨级油田的重大发现.通过系统分析盆地烃源岩、储-盖组合等区域成藏条件,明确了潜山领域的辽北潜山带、辽南潜山带和环渤中凹陷隐蔽型潜山,古近系领域的辽中—辽西北部洼陷带、石南陡坡带、渤中凹陷西南环地区和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以及浅层新近系领域的环渤中凹陷是未来常规领域的主要潜力区,非常规油气领域应优选莱州湾凹陷页岩油进行重点探索.在上述领域的常规油气圈闭中,原油资源量约为8.7×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9×1012m3;莱州湾凹陷的非常规页岩油资源量为8.6×108t.渤海海域未来油气勘探需要实现4个转移,即潜山勘探由传统的显性潜山向隐蔽型潜山转移、古近系勘探由中—深层向深层—超深层转移、浅层岩性勘探由凸起和斜坡区向凹陷区转移、勘探领域由常规油气向"常规、非常规并重"转移.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复杂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地质理论的技术进步,为渤海油田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认识支撑.

    勘探进展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渤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