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岩-泥质灰岩韵律层发育含海泡石层系.基于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主/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测定等分析方法,对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的古环境与沉积模式进行研究,揭示其蕴含的沉积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二叠统茅一段的海泡石主要存在4种形态:透镜状、星点状、层状与生物碎屑状.其中,透镜状和星点状海泡石主要发育在灰岩层中,层状海泡石则发育在泥质灰岩层中,生物碎屑状海泡石在灰岩和泥质灰岩中均有发育.灰岩沉积期,利用氧同位素(818O)恢复的古海水温度(T1)集中分布于3.71~12.45℃,利用Mg/Ca恢复的古海水温度(T2)集中分布于13.78~14.20℃;灰岩中的Sr/Ba集中分布于16.57~659.18,古盐度平均为131.97,Sr/Cu平均为2 175.43,V/(V+Ni)平均为0.9044,Ni/Co平均为14.32,指示沉积环境为高盐度、干旱、贫氧—缺氧的凉水环境;泥质灰岩沉积期的T1集中分布于6.98~14.48℃,T2分布于13.80~15.14℃,Sr/Ba 集中分布于 77.34~819.59,古盐度平均为 131.76,Sr/Cu 平均为 1 511.73,V/(V+Ni)平均为 0.9122,Ni/Co 平均为16.42,反映沉积环境为相对低盐度、相对湿润、缺氧的凉水环境.在贫Al、富Mg的凉水环境下(T1<12℃),断裂沟通的富Si流体在重力与浓度势的驱动下在低洼区形成大量海泡石沉积.随着埋深增大,海泡石发生不同程度的成岩转化,形成海泡石-滑石-白云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序列.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的沉积模式为:灰岩沉积期,海水温度较低,淡水及陆源输入量少,海水盐度高,硅质流体少,由此沉积透镜状、星点状海泡石;泥质灰岩沉积期,海水温度升高,淡水及陆源输入量增加,盐度随之降低,火山活动频发,硅质流体注入,由此沉积层状海泡石.含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分布特征揭示四川盆地茅口组具有"两台一凹"的沉积格局,"C"形通江—长寿凹陷内含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