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研究
商业研究

曲振涛

月刊

1001-148X

syyj@vip.163.com;sycbs@syyjzz.com

0451-84866358;84840413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

商业研究/Journal Commercial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8年创刊,由郭沫若题写刊名,以宣传党的商业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为办刊宗旨,以现代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科技兴商为特色,探索最新商经理论,倡导学术交流,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延伸还是缩短?

    孙文婷甘清华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00-201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和价值链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发展初期数字技术有滞后效应,随后带来价值链的延伸,当发展体量过大时,发展失调又带来价值链缩短.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价值链长度起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倒U型关系影响价值链长度.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特征以及不同价值链类型差别,数字技术对价值链长度的影响还具有异质性.调节效应表明,作为数字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高质量体现和成果展示,产业智能化对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的倒U型关系也起正向调节作用,产业智能化水平较高时,曲线会变得陡峭且拐点推迟出现,进而促进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这有助于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技术价值链长度短链化倒U型曲线

    碳排放权交易、数字经济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董雨袁雪查勇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 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 2010-2019 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模型数字经济

    平台转移成本与"二选一"协议——基于Hotelling模型的市场垄断行为分析

    张蕴萍路文成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选一"协议是大型平台惯用的维持用户的手段,但协议并不属于"本身违法"行为,如何认定与治理"二选一"垄断是平台反垄断的重难点之一.转移成本是平台内消费者与经营者在选择合作平台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通过构建平台市场模型,计算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二选一"协议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发现只有平台内用户在退出平台时存在转移成本时,平台企业的"二选一"协议才构成垄断行为.同时,占据份额优势的平台会主动让渡一部分市场份额,以阻止其他小型平台的过度竞争,且让渡份额的大小与转移成本的大小正比例相关.在数字平台市场中,转移成本多以数据要素的形式存在,通过数据可携带权可以实现对"二选一"协议垄断的有效治理.

    数字平台数据要素平台反垄断转移成本"二选一"协议

    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影响因素的组态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陈伟卢尚坤高娈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者主导的数字浪潮下,网络效应已成为数字平台型企业扩大市场规模的关键点,依靠网络效应建立用户价值优势成为最核心的竞争策略.本研究在数字经济这一全新背景下,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根据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分析其多影响因素间的组态关系,深入挖掘其前因条件间的有效组合和匹配(即协同).研究发现:市场定位和价格因素二者之间的协同是网络效应激发过程中的核心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交因素二者间的协同是网络效应扩大过程中的核心条件.平台治理和技术因素间的协同关系是网络效应迭代过程中的核心条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激发—扩大—迭代"三条增强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的实现路径,为数字平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影响因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

    史桂芬陈倩王佳莹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长了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累积,一旦债务违约及泡沫破裂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将引发区域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中房地产泡沫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导因素;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是引致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与房地产泡沫共同作用所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并对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等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行"属性+对策"的差异化监管,构建风险治理的区域协作平台,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能力.

    非对称信息区域金融风险信贷配给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

    不同类型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卢佳瑄万寿义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 2011-2020 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不同类型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供给不足型错配造成的.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异:融资约束和寻租活动在供给不足型错配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融资约束与金融资产投资在供给过度型错配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表现为遮掩效应.供给不足型错配对不同类型专利所反映的创新投入质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供给过度型错配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外观设计专利反而具有促进作用.供给不足型错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投入对未来业绩的提升作用;而供给过度型错配程度越高,越发降低了未来业绩对创新投入的敏感性.

    金融资源错配供给不足型错配供给过度型错配创新投入

    国有股权参股与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基于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双重视角

    金宇寰雷晓康张胜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本文使用CMES数据实证研究国有股权参股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股权介入增强了政企利益的关联程度,有助于小微企业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并获得资源保障,而小微企业较少受到双重代理问题的影响,通过与政府建立股权联系可以更有效地将信贷资源投入转化为投资项目产出,具有更显著的制度收益效应.因此,国有股权参股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政策工具.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国有股权资源效应截面数据

    碳排放权交易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的研究

    王建林宋蒙赵佳佳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于这一模型本文重新测算了城市层面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并实证分析碳交易政策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中介效应表明,试点政策会通过产业结构和绿色创新等途径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于高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影响更明显.因此,应扩大政策试点范围、鼓励产业结构优化、推广绿色技术创新、制定因地制宜的试点政策等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绿色发展效应.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方向距离函数非期望产出中介效应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赵新宇蔡佳怡万孟泽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 2011-2021 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劳动力市场市场分割数字经济数字鸿沟

    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

    郭淑娟闫彩凤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13-2021 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揭示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但二者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动态的"潜力滞后—缓慢释放"的非线性变化轨迹.绿色金融发展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数字化转型在绿色金融与企业ESG表现间起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作用体现为遮掩效应;数字化转型导致绿色金融对企业ESG的推动作用是非线性的,随着数字化转型提升,绿色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缓慢释放.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低组、金融基础较高组、重污染行业与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绿色金融同群效应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ESG表现同群效应显著改善环境绩效,但对财务绩效短期无显著影响.

    绿色金融企业ESG表现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