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研究
商业研究

曲振涛

月刊

1001-148X

syyj@vip.163.com;sycbs@syyjzz.com

0451-84866358;84840413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

商业研究/Journal Commercial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8年创刊,由郭沫若题写刊名,以宣传党的商业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为办刊宗旨,以现代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科技兴商为特色,探索最新商经理论,倡导学术交流,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王阳郭俊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创新集聚部门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释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并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及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财政纵向失衡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呈U型特征;创新集聚在有效推动东部城市、一线城市工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却抑制了中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四五线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创新集聚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U型特征受到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调节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调节;创新集聚对地理距离相近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

    创新集聚工业绿色转型U型新经济增长模型

    "数制"融合对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

    朱建民张慧妹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制"融合凭借数字要素嵌入改变了传统创新范式,为提升产业创新韧性并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系统韧性视角,利用我国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PCA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数制"融合对创新韧性的影响机制、作用和情境条件.研究发现:"数制"融合对创新韧性效能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而平台数据垄断与数据产权模糊均存在较强的负向调节作用;规制平台垄断和加强数据确权,是"数制"融合对创新韧性赋能作用的情境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对创新韧性有积极作用,但过度对外开放对创新韧性有消极作用.

    "数制"融合创新韧性平台数据垄断数据产权模糊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陈春明许雨佳陈佳馨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老龄化对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老龄化会促进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通过以下路径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会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挤占教育资本投入,进而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产生不利影响;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冲击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成本,倒逼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

    人口老龄化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介效应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苗真子高波黄婷婷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讨双向FDI协调发展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对于培育提高贸易竞争力的新动能、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向FDI的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产业专业化集聚效应,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和企业特征异质性.

    双向FDI协调发展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市场竞争

    网络嵌入性、全球不确定性与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成长

    刘栩君洪联英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经营环境和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对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成长和外循环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全球不确定性视角,利用2010-2020年民营企业数据,对网络嵌入性与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成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较高的网络嵌入性有助于促进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成长,尤其对于投资到发达国家、采用绿地投资方式且较为成熟的民营企业,网络嵌入性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较高的网络嵌入性有助于降低因全球不确定性对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网络嵌入性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降低企业成本助力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成长.

    网络嵌入性民营企业成长全球不确定性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生产网络——基于内外资企业异质性视角

    乔小勇郑闽荟张瀚元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区分内外资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不同角色地位,以及有效应对不确定性贸易政策带来的冲击,对于探索内外资企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反倾销发起方和非涉案方(第三方)视角,采用能够反映内外资企业异质性的AMNE数据库,考察反倾销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内外资企业全球生产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以反倾销调查衡量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促进反倾销发起方及非涉案方的外资企业生产网络地位攀升,其中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与反倾销发起方境内的外资企业生产网络地位促进作用更显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发起方及非涉案方的内资企业生产网络地位产生负向影响,其中对发展中国家、非制造业与反倾销非涉案方境内的内资企业生产网络地位抑制作用更显著;被调查国的OFDI会增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资企业全球生产网络地位的正向效应以及对内资企业全球生产网络地位的负向效应.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反倾销内外资企业异质性全球生产网络

    资产价格、宏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宋长青黄碧洁冯天琦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和宏观杠杆率攀升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选取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进一步采用TVP-SV-VAR模型探讨资产价格、宏观杠杆率在不同时期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资产价格和宏观杠杆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资产价格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短期负向效应和长期正向效应,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经济不平稳期负向效应、经济平稳期正向效应.

    资产价格宏观杠杆率系统性金融风险TVP-SV-VAR模型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与地方政府支持政策下的效应评估

    宋玉臣朱铭祺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创新是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强度越大,则越有助于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活动的水平;供应链金融能够对处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数字技术行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风险平滑的能力并校正投融资行为,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增长;在具有较强政府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的企业中,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供应链金融数字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政策企业创新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章刘成田昕加夏萍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考察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DEA-BCC模型对2013-2022年农村产业经济数据进行乡村产业融合协调度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数字经济加速了农村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综合效益方面,2013-2022年间投入与产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呈最优的搭配;普惠金融给乡村振兴带来的长期效果得以展现,实现了目标效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面乡村振兴,有助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与和美乡村的实现.

    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产业融合DEA-BCC模型

    "双碳"目标下欠发达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与GTWR模型的异质性分析

    张竞雪王海杰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传统高碳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典型欠发达地区2006-2020年间的碳排放效率,探究了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运用GTWR模型研究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碳排放效率高-高集聚区表现出极化效应,而低-低集聚区呈现溢出效应;人口规模、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是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效率受自身滞后效应影响;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存在环境"逐底"竞争效应,大多数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增强,技术进步呈现"学习效应".因此,应当推进区域间协同治理碳污染问题,因地制宜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助力欠发达地区实现绿色发展.

    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驱动因素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