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颜廷昭

双月刊

1007-3426

ceog-cn@vip.sina.com

028-85604581 85604588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and Ga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石油化工与天然气化工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油气处理与加工、天然气及其凝液的下游产品开发、油田化学药剂、天然气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技术开发展动向等。栏目有天然气及其凝液的利用、油气处理与加工、油田化学、分析测试、环境监测与保护、油气简讯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生产、应用和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温耐盐CO2响应型叔胺泡沫的性能及响应机理

    王秀民崔健鹏王志坤孙霜青...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传统泡沫过于稳定,消泡困难等问题.方法 采用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与耐温耐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一种 CO2 响应型耐温耐盐复配泡沫体系,并采用分子模拟探究了复配泡沫的稳定性和响应机理.N-十二烷基-1,3-丙二胺具有良好的质子化性能和耐盐性能,但其耐温性能较差,且不具备响应性能.将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后,高温下起泡速度提高了 40%,泡沫存在时间达到复配前的 3.17倍,耐温性显著提升,且具有良好的CO2 响应性能.分子模拟研究发现,通入CO2 后,液膜内SDS中含S原子基团与C12N(CH3)N(CH3)2 中带正电荷的N原子基团相结合,从而失去表面活性,导致泡沫的稳定性变差,这也是响应消泡的原因.结论 该复配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和响应性能,能够在苛刻环境下完成泡沫排水采气后实现响应消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O2响应型泡沫表面活性剂耐温耐盐分子模拟

    致密砂岩油藏CO2灌注提高混相程度研究

    陈龙龙汤瑞佳江绍静王维波...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快速补充地层能量可实现提高CO2 混相程度的技术原理,对灌注法提高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砂岩油藏CO2 非混相驱混相程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在油藏条件下比较不同注入流量、注入量的CO2 驱油效果,考查了地层压力、换油率、采出程度、气油比及抽提参数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注入流量和注入量相比,灌注后地层压力增加 4.14 MPa,换油率增加 0.13,采出程度提高 22%,气油比降低 50%,C4~C12 的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重组分的含量明显减少.2个井组现场试验表明,相比灌注前,井组月产油增加78%,平均地层压力5 MPa,对应油井的油压提升了4.5 MPa,混相程度提高了 32.81%,驱油效果显著.结论 灌注法可有效提高CO2 驱混相程度,能够改善致密砂岩油藏储层CO2 非混相驱油效果.

    致密砂岩油藏CO2非混相驱CO2灌注混相程度

    高孔高渗油藏无机堵水剂适应性及注入参数研究

    贺杰刘航瑞陈庆梅叶子...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海上高孔高渗油藏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展开了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6%(w)水玻璃+0.85%(w)三元弱酸一铵GL-1+0.1%(w)正电胶)的适应性及注入参数研究.方法 采用目测法考查了堵水剂的成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采用填砂管实验对堵水剂的注入性、封堵性、耐冲刷性和渗透率选择性进行评价,并对注入量、作用位置和注入速度进行优化.结果 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堵水剂从A级强度到E级强度的成胶时间为 72 h,最终凝胶强度可达I级,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堵水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最高注入压力仅为 0.72 MPa;堵水剂具有良好的渗透率选择性、封堵性和耐冲刷性,能够优先进入高渗窜流通道,成胶后对高渗窜流通道的封堵率均高于96%,突破压力梯度均高于4.46 MPa/m,在50 PV回注水的高强度冲刷下,封堵率仅下降 2.31%;堵水剂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能,在 65℃下老化 180天,脱水率仅为2.61%.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最佳注入量为 0.8 PV,最佳注入流量为 3 mL/min,最佳作用位置为填砂管中部;在最佳注入参数下,封堵率可达98.03%.结论 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可用于高孔高渗油藏堵水.

    延迟成胶高孔高渗油藏堵水适应性评价注入参数

    页岩气田某集气管线焊缝失效原因分析

    李虹杰徐勇骆越苗超...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四川某现役页岩气平台集气管线环焊缝泄漏失效的原因.方法 通过宏观形貌分析、无损检测、理化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和焊缝区域微观分析等方法对焊缝进行失效分析.结果 管段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焊接余高超标、咬边、焊瘤和错边等现象,使其焊缝区域可能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焊接施工前因天气原因导致管道内壁和坡口区域产生大量含水铁锈,焊接过程中这些铁锈可能进入熔敷金属中造成焊缝区域扩散氢含量过高,并导致焊接接头处氢致开裂敏感性增加.结论 在管道焊缝受外界环境作用下而产生应力集中与焊缝区域中氢含量超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焊缝区域发生氢致开裂,大量微裂纹断续合并形成宏观开裂失效.

    页岩气集气管线焊缝裂纹失效分析

    高温水泥浆稠化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谌紫文禹豪夏修建徐璞...
    100-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高温(温度大于 120℃)条件下水泥浆稠化时间难以控制、水泥浆稠化实验周期长和水泥浆稠化时间难以预测等问题,研究了高温水泥浆稠化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对稠化时间进行拟合的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并且尝试基于灰色理论构建高温下水泥浆稠化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 水泥浆稠化时间主要受缓凝剂加量、养护条件和特殊外加剂的影响,且在不同条件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按照养护温度范围划分,并根据影响因素首次使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水泥浆稠化时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适用于小样本的特点.结论 高温水泥浆稠化时间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与预测模型的建立,大大节约了水泥浆稠化实验的成本,并为高温水泥浆稠化时间的调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油井水泥稠化时间影响因素敏感性预测模型灰色模型

    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龚琪雯谢国彬黄燚廖一鸿...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已开展了众多测定方法研究,但这些方法应用条件各异,且普遍存在各方面限制,从而造成测量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本研究对硫酸盐还原菌的鉴定、量化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情况.根据方法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细菌培养、遗传基因、特异性生物酶和生物传感器4大类原理,对SRB含量检测理论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各自优缺点,并对其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针对油气田中SRB评估与治理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硫酸盐还原菌含量测定与腐蚀活性监控技术的研究方向.

    硫酸盐还原菌SRB浓度检测微生物腐蚀腐蚀形态

    基于仿真技术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方法

    陈荟宇王辉刘丁发张强...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管网仿真技术在能量计量中的适用性,考查仿真计算结果与管网实测值的偏差.方法 以一个多气源封闭天然气管网为例,依据面向能量计量的管网仿真理论基础,建立了具有天然气发热量、压力及流量计算功能的仿真模型.结果 发热量仿真结果与现场色谱分析仪计算值的偏差在 0.3%以内,满足GB/T 18603—2023《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中赋值发热量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压力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压力变送器记录值的偏差在 1.0%以内,流量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流量计测量值的偏差在 2.0%以内.结论 基于管网仿真的管网能量计量技术用于复杂多气源管网的发热量赋值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管网压力、流量和管存量的实时跟踪或核查.

    天然气管网仿真能量计量发热量赋值管存量

    催化裂化柴油中悬浮物组成及产生原因

    胡淼任绪金张丹丹黄少凯...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海油某炼厂催化裂化柴油中絮状悬浮物进行详细分离分析,推测其组成结构、来源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 开发设计了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絮状悬浮物的方案,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多种手段对悬浮物进行表征.结果 该悬浮物以有机物为主,可在盐酸环境絮凝,经质谱检测其主体为C40~C55 左右的含氮化合物,并表现出明显的人工合成特点.结论 推测该絮状悬浮物为胺类及酰胺类缓蚀剂残留物或同时含有此两类化合物的复配缓蚀剂残留物.该分离分析方法也可用于相似样品的组成分析工作,有助于炼厂排查类似故障原因.

    催化裂化柴油悬浮物缓蚀剂组成分析

    基于改性壳聚糖螯合的新型除钙技术

    李鑫唐善法程远鹏
    124-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长庆油田某区块钻井污水为例,解决钻井污水产量大、组分复杂和Ca2+等多价离子含量高,且经常规工艺处理后污水仍难以满足压裂液回配性能要求的问题.方法 基于以上难解工艺特征,提出多官能团壳聚糖改性螯合Ca2+新型除钙工艺,并对其除钙效果、除钙机理、适用条件(温度、pH)、环境影响(产泥量)及回配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 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过硫酸钾作引发剂接枝丙烯酸,在温度为 70℃,m(壳聚糖)∶m(过硫酸钾)∶m(丙烯酸)=1.0∶1.2∶25.0的条件下反应 2 h可制得高水溶性多官能团SZ-1螯合剂,采用质量浓度为 600 mg/L的SZ-1可将Ca2+质量浓度螯合去除至 500 mg/L以下;SZ-1在 10~40℃、pH为 6~14条件下均适用,产泥量低(0.016 g/L),回配压裂液基液黏度较优(30.9~31.2 mPa·s),满足SY/T 7627—2021《水基压裂液技术要求》的基液黏度范围要求(10~40 mPa∙s).结论 该药剂绿色清洁、性能优异、制备简单,有望为油气田高含钙钻井污水处理提供新方法.

    钻井污水壳聚糖螯合剂除钙压裂液

    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分析

    于劲磊文明李佳忆蒋国斌...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四川盆地聚磺钻井岩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固化处理或破胶絮凝+机械分离后剩余固相的污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利用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所产生的环境风险.方法 采用Texas模型和HJ/T 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评价聚磺钻井废弃物经固化处理或破胶絮凝+机械分离后剩余固相的污染特性和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结果 经过预处理后的聚磺钻井废弃物中重金属锌、钡含量相对较高,作为原料按一定掺配比制备烧结砖时排放的烟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为 2.4~23.7 mg/m3,重金属、二噁英的含量也远低于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2020《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与GB 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烧结砖可浸出重金属含量也低于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限值.结论 利用聚磺钻井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整体可控.聚磺钻井岩屑制备烧结砖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政策文件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助力环境管理部门和油气开发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推动我国油气绿色高质量开发.

    聚磺钻井岩屑污染特性环境风险评估暴露场景Texas模型稀释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