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苏焕群

半月刊

1006-5725

syyxzz@syyxzz.com

020-81866302

510180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实用医学杂志/Journal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点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脂质组学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与进展

    王佳慧郑可李雪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相关医疗负担逐年增加.脂代谢紊乱在多种肾脏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鉴于脂质种类的多样性和代谢途径的复杂性,传统的研究手段往往难以全面阐释脂质在肾脏疾病中的深层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脂质组学,即系统性分析生物样本中脂质分子及其代谢变化的科学,展现出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脂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多囊肾等中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对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脂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

    碱性神经酰胺酶1在硫酸钠葡聚糖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保护作用

    何榕茂方泽扬张芸芸吴友谅...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碱性神经酰胺酶1(Acer1)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黏膜屏障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Acer1基因敲除鼠(Acer1 KO),利用硫酸钠葡聚糖(DSS)连续饮水7 d诱导构建UC模型,对比C57小鼠和Acer1 KO小鼠在UC疾病中症状严重程度,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屏障(ZO-1、Occludin、Claudin、JAMA)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评估全身免疫反应水平(IL-1β、IL-6、IL-23、IL-17、IL-10和TNF-α的水平)以及RT-PCR评估肠道炎症浸润程度(TNF-α、IL-1β、IL-6、IL-17、IL-21等).结果 自由饮水中C57和Acer1 KO小鼠两组无明显差异;在DSS诱导的UC模型中,与C57小鼠相比Acer1 KO小鼠存活率下降,体质量下降明显,机械屏障和黏液屏障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降低,肠上皮屏障损伤严重,炎症反应强烈,细胞因子浸润明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r1通过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防御内毒素抑制炎症浸润,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碱性神经酰胺酶1溃疡性结肠炎机械屏障黏液屏障炎症损伤

    青蒿素通过HIF-1α/LDHA通路抑制糖酵解改善肺血管重塑

    史文花陈玉倩张永红李丛...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青蒿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塑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MCT诱导的PAH模型组(MCT组,60 mg/kg)、青蒿素干预组(50 mg/kg).造模28 d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平均压(mPAP)、心率及右室肥厚指数(RVHI)评估PAH进展,HE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法观察肺血管形态及肌化情况,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血管肌层面积百分比(WA%)及肌化血管比例评估肺血管重塑,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IF-1α、LDHA的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丙酮酸及乳酸测试试剂盒检测丙酮酸、乳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大鼠RVSP及mPAP升高,心率增快,RVHI增高(P<0.05);血管壁明显肌化并增厚,WT%及WA%升高,肺小动脉肌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提示PAH模型构建成功.与MCT组相比,青蒿素干预组大鼠RVSP、mPAP、心率及RVHI均降低(P<0.05),WT%、WA%及肺小动脉肌化程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大鼠肺组织中HIF-1α、LDHA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P<0.05);青蒿素干预组HIF-1α、LDHA mRNA及蛋白水平较MCT组降低,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乳酸/丙酮酸比值较MCT组降低(P<0.05).结论 青蒿素可以改善PAH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LDHA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相关.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青蒿素糖酵解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李春燕肖婷伍邦翠陈永...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 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 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激酶Cβ抑制剂炎症因子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

    氧化钕暴露致小鼠脑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

    吴俐虹郭燕曹静杜晓燕...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建立不同剂量氧化钕暴露小鼠模型,研究氧化钕暴露致小鼠脑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62.5、125、250 mg/mL氧化钕,对照组采用相同给药方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5 d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应用RT-PCR检测Claudin-5、Occludin的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Claudin-5、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MMP-2、MMP-9的表达变化,检测RhoA/ROCK2信号通 路及下游cofilin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法检测MDA、T-AOC、NO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laudin-5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Occludin 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laudin-5、MMP-2、Occludin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MP-9、RhoA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剂量组ROCK2、p-cofilin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AOC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剂量组NO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氧化钕暴露导致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激活RhoA/ROCK2信号通路.

    氧化钕血脑屏障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超声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曾琳钰陈子明曾俊卿鄢毅...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量双侧臀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水平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值(cross sectional area,CSA),计算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CSA、坐骨神经肿胀率(sciatic nerve swelling rate,SR-SN).收集患者BMI值(body mass index)、术前、术后第4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治疗改善率(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TIR).以评分量表为对照,对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天VAS、ODI评分降低,JOA 评分升高(P<0.01),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坐骨神经术前患侧CSA值大于健侧(P<0.01),术后患侧CSA值减小但仍大于健侧(P<0.01),患侧SR-SN大于健侧(P<0.01).患侧△CSA 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SR-SN与BMI正相关,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CSA、SR-SN与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患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手术前后的变化越大,术后早期症状改善越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症超声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疗效评估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王子桓张翼升余熙荣马楚杰...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同时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1例(A组),通过单一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3例(B组),通过双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6例(C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三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开长度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主效应(P<0.05);三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与术前在VAS、JOA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在VAS、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1周在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技术同时减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少,损伤小等优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

    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左右半结直肠癌差异的真实世界研究

    尚文颖龙蝶陈海辉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直肠癌(CRC)在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表达层面的异质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在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6例左右半CRC患者的临床资料、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结果及治疗方案,依照解剖学部位,分为左半CRC(134例)和右半CRC(52例),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左右半CRC患者的生存曲线,总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左半结直肠癌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及预后差异.结果(1)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左、右半CRC患者在性别、是否远处转移、ECOG评分、TNM分期和CEA、CA19-9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CRC男性患者占比更多,而右半CRC患者在年龄上更大.(2)在基因突变特征方面:NRAS、BRAF及APC基因突变频率在左右半CR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右半CRC患者中PIK3CA、SMAD4基因突变频率及MSI状态显著高于左半CRC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半CRC患者的TP53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右半CR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预后分析中,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显著差异.结论 左右半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特征不尽相同尤其是基因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应在临床诊治中采用差异化策略,以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这一差异化管理策略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异质性,并为精准医学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左右半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检测异质性分析

    改良CO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对难愈性创面的疗效

    王梦霄陈志勇罗涵张光钢...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CO2点阵激光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接诊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2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常规CO2点阵激光治疗)、改良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改良CO2点阵激光治疗),各61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治疗1、2、3周后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创面渗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愈合率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疼痛、瘙痒、红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改良CO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可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有关.

    难愈性创面改良CO2点阵激光光动力治疗生长因子

    微容量负荷试验对老年骨科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梁长宁陈小萍魏静静葛亚丽...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容量负荷试验对老年骨科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严格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2例,均为安排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依据研究对象接受单次细针腰麻后于仰卧位状态下15 min内血压改变进行分组,参考既往文献低血压定义标准分为血压降低组(H组)和血压正常组(N组)共两组.实施细针腰麻前进行微容量负荷试验,采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测量每搏量指数变异度(variation of stroke volume index,ΔSVI)并记录血压及心率等循环数据的基线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腰麻下行骨科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绘制ΔS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ΔSVI的预测价值.结果 腰麻后有29例(40.27%)患者发生低血压.与N组相比,仰卧位状态下15 min内发生低血压的H组患者年龄更大,ASAⅢ级、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分析结果显示ΔSVI是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ΔSVI在≥0.805%时,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敏感度为 82.8%,特异度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868.ΔSVI与SBP最大降低幅度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 微容量负荷试验是一种有效预测老年骨科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方法.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微容量负荷试验蛛网膜下腔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