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钻探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钻探技术
石油钻探技术

马开华

双月刊

1001-0890

syzt@vip.163.com

100083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石油钻探技术/Journal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钻探技术》创刊于197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1979年在全国发行,1988年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石油钻探技术》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石油钻探科研和生产,促进钻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加速科研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进程,坚持为油气钻探系统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校有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选题注重指导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刊快刊应用性文章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石油钻探工程(包括钻井、泥浆、固井、完井、开采等专业)以及钻探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方面的科技进展和现场经验,适当介绍国外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动向。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版面紧凑。适合于石油、海洋、地矿行业广大钻井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经营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井下多尺度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李宁刘鹏范华军胡江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监测水力压裂效果、提高储层压裂效果评价精度,基于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的井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反射斯通利波提取和成像技术定量表征近井筒压裂缝,建立适用于测井观测系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以实现远井压裂缝的高精度成像,形成了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井下多尺度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并在中国西部某油田X1 水平井成功应用.研究表明,基于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评价的压裂缝发育程度与压裂液注入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压裂缝最为发育层段与地震蚂蚁体属性图中天然裂缝发育位置一致.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井下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的提出,对表征井周数十米范围内不同尺度压裂缝的发育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对更好地发挥水力压裂技术对能源勘探开发行业的支撑作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多尺度压裂水力压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声波测井斯通利波

    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聂臻夏朝辉吴波鸿黄雪琴...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石油自进入中东地区以来在该地区 5 个国家获得 14 个项目,已钻井 3 200 余口,其中作业者项目 1 100 余口.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通常从上到下分布 4~7 套储层,井深及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大,主要采用立体井网多井型组合丛式平台钻井.巨厚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及压力系统复杂,地层软硬交错,漏失通道复杂,同层漏垮矛盾突出,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漏失、垮塌阻卡频发等问题.为此,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中国石油及西方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在该地区的钻井工程技术进展与实践成果,着重介绍了中东碳酸盐岩防漏堵漏技术、典型薄弱地层防塌技术及定向井钻井技术,分析了中国石油在该地区与西方公司在钻井工程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并结合中东地区油田目前钻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指出中东地区未来钻井工程将面临深部油藏、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大平台钻井、分层规模注采和老井利用等方向的发展需求,为该地区未来钻井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碳酸盐岩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中东地区

    负压力窗口控压下套管井筒压力控制技术

    伊明戴勇杨焕强南亚东...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压力窗口油气井下套管时井筒内压力难以控制,容易引发溢流或漏失等复杂事故的问题.为此,以井筒内多密度梯度钻井液为基础,基于瞬态波动压力理论,建立了控压下套管过程中井筒内液柱结构及井筒压力计算模型;以中国石油重点探井乐探 1 井为例,模拟计算了下套管及钻井液循环过程中液柱结构的变化情况,给出了下套管过程中的钻井液循环方案,推荐了不同阶段的套管下入速度及井口控压值.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多密度梯度钻井液可实现负压力窗口地层起钻后的防漏压稳;2)套管下入不同深度时,通过循环不同密度的钻井液,可以实现钻井液循环过程中的防漏压稳;3)通过分段控制套管下入速度及环空回压,可以实现下套管过程中的防漏压稳.研究结果为负压力窗口地层控压下套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负压力窗口控压下套管多密度梯度瞬态波动压力防漏压稳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陈钢花何宇龙邱正松关键...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漏是钻井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井下复杂问题,严重影响着钻井施工安全与钻井周期,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是高效治理井漏的关键.首先,综合测井、钻井、录井及地质等资料,结合漏层力学性质与物理机理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建立了基于"井漏综合指数"的井漏层位识别新方法.然后,研究了漏失通道类型及尺寸、漏失压差、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给出计算模型,形成了多信息融合的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该方法在X区块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X区块实际井资料的处理结果与现场实际漏失地层的层位、漏失类型及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基本吻合.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井漏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其可以准确识别漏层的特征,为防漏堵漏技术优化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井漏特征识别加权系数法井漏综合指数漏失压差

    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

    张桂林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迟到时间法等计算结果不准甚至为负值的问题,曾研究提出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的相对时间法.但目前钻井中已广泛使用钻具止回阀,下钻过程中井内钻井液全部从环形空间上返而不进入钻具内部,导致相对时间法的计算结果不再准确.为适应新的钻井工艺,须对相对时间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为此,增加了下钻深度过油气层底部的计算公式,提供了 3 种井身结构、12 种下入深度情形的新的系列计算公式.应用实例分析表明,修正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相对时间法公式修正应用实例

    PDC齿压入破岩过程的岩石裂纹特征试验研究

    邓嵘何香江黄安龙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PDC齿是PDC钻头的重要破岩单元,其破岩过程包含压入和旋转切削,但现有研究忽略了压入过程的岩石损伤.为了研究PDC齿压入岩石的能力和探究岩石损伤机理,为PDC钻头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前倾角PDC齿压入青砂岩、花岗岩的破岩过程,采用岩石无损显微检测技术分析了岩石宏观及细观的裂纹.研究表明,砂岩的破碎方式为细小砂粒和黏结物的脱落,花岗岩的破碎方式为晶体的脆性破碎.岩石受载后会先在岩石内部薄弱地方萌生出单一的微裂纹,微裂纹连贯扩展形成主裂纹,主裂纹持续扩展形成宏观可见的裂纹;主裂纹附近为薄弱区域,其内部包含很多尚未成形的微裂纹;接触区域的齿尖处为应力集中区,主裂纹沿此开裂.岩石损伤过程随着前倾角的变化而变化,20°前倾角PDC齿压入青砂岩的能力最强,25°前倾角PDC齿压入花岗岩的能力最强;压入深度小于 4mm时,5°前倾角PDC齿压入岩石的能力最差.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岩石的细观与宏观损伤机理、建立PDC钻头破岩的评价方法和优化PDC钻头的设计参数及工作参数等具有重要作用.

    PDC齿破岩机理裂纹宏观损伤细观损伤

    控压固井注入阶段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分段预测方法

    刘金璐李军何举涛杨宏伟...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控压固井注入阶段入井流体密度及流变性预测难的问题,设计了流体密度和流变性测量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优选了流变模式,建立了考虑不同流体性能差异的温压耦合模型,提出了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的分段预测方法.以川北地区X井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方法可将赫巴模式、四参数模式等多种流变模式作为优选对象,能更精确地描述流体的流变性;控压固井注入阶段采用常规计算方法,井口回压值偏低,大大增加了地层气侵风险,且不同方法预测的环空温度场相差不大;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对于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大,也会对环空浆柱结构的设计及固井施工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控压固井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控压固井流变性流变模式分段预测环空压力温度场

    基于压差法的水平井岩屑床轴向运移规律研究

    荆思霖宋先知孙一许争鸣...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长水平段水平井旋转钻进工况下水平段岩屑床的轴向运移规律,开展了基于压差法的水平井岩屑运移试验.利用设置在井筒轴向不同位置的多个压差传感器,测量井筒的瞬时压降,用来表征岩屑床在井筒中的轴向分布,并据此计算了岩屑床运移速度,分析了流体密度、排量、转速对岩屑床运移速度和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表征岩屑床运移特征,精细刻画了岩屑床在井筒轴向位置的分布;岩屑床运移速度与流体密度、排量和转速呈正相关关系;排量增大,可显著提高岩屑床运移速度,但压降迅速增大限制了加快清岩的最大排量;转速增大,能够提高岩屑床运移速度,且对井筒压降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明确了水平井岩屑床的轴向运移规律,为井下岩屑床轴向分布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助于规避井筒压力复杂和卡钻等风险.

    水平井压差法轴向分布排量转速岩屑床运移速度

    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机理与对策

    曾皓金衍王海波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情况多发,固相、液相侵入极易造成储层损害.为明确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的微观特征与损害机理,降低钻完井对储层的损害,进行了SEM扫描、固液伤害性测试等试验研究,证实该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为固相侵入、水锁及伴有的水敏感性和盐敏感性;明晰了该油田致密油储层的损害机理,发现钻井所用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对致密油储层的损害较大,采用隐形酸对储层进行处理时渗透率恢复率较低.针对该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机理和钻井所用钻井液的缺点,构建了低损害无固相钻井液,其黏度为45.5 mPa·s,API滤失量为 3.5 mL,对储层损害较低,渗透率恢复率达 85%以上,可满足宁东致密油储层保护需求.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保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致密油防止地层损害储层岩性钻井液性能宁东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三维粗糙裂缝网络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金泰宇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模型未考虑粗糙裂缝网络对钻井液漏速影响的情况,建立了三维椭圆裂缝粗糙表面形貌方程,采用分形维数、高度幅值和粗糙峰叠加数量 3 个参数表征粗糙裂缝;建立了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力学模型,修正了粗糙裂缝中流体流动的立方定律,研究了漏失过程中储层压力和裂缝开度的变化规律.实例计算表明,分形维数和高度幅值与钻井液漏失量呈正相关关系;粗糙峰叠加数量与裂缝的平均开度、钻井液漏失量呈负相关关系,裂缝的最大开度与钻井液漏失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选择堵漏材料粒径时需要充分考虑裂缝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堵漏材料应重点在开度较大处架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钻井液在裂缝性地层的漏失规律和裂缝开度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

    粗糙裂缝分形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