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钻探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钻探技术
石油钻探技术

马开华

双月刊

1001-0890

syzt@vip.163.com

100083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石油钻探技术/Journal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钻探技术》创刊于197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1979年在全国发行,1988年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石油钻探技术》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石油钻探科研和生产,促进钻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加速科研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进程,坚持为油气钻探系统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校有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选题注重指导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刊快刊应用性文章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石油钻探工程(包括钻井、泥浆、固井、完井、开采等专业)以及钻探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方面的科技进展和现场经验,适当介绍国外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动向。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版面紧凑。适合于石油、海洋、地矿行业广大钻井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经营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轴扭耦合冲击器结构设计与室内试验

    陈东方全兵肖新启张光宇...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PDC钻头切削齿在硬地层中的吃入深度、消除扭转振动带来的危害,在自激换向式扭冲总成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水力脉冲式轴冲总成,利用扭冲总成拨叉带动轴冲总成动盘阀同步旋转,使过流面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水力脉冲轴冲载荷,与扭冲载荷一起形成轴扭耦合冲击,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冲击频率相同的新型轴扭耦合冲击器.同时,基于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建立了冲击器性能参数数学模型,并开展了轴扭耦合冲击器性能参数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轴扭耦合冲击器的压降、轴冲载荷与流量平方呈正比,扭冲载荷、冲击频率与流量呈线性增大关系,最大相对误差仅 7.91%,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冲击钻井工具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轴扭耦合冲击器结构设计实验室试验性能参数数学模型

    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张衍君王鲁瑀刘娅菲张佳亮...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油储层压裂开发中,以远超地层吸收能力的注入速率向储层注入包含各类添加剂的工作液,基本完成了压裂介质一次注入、油井开发全生命周期受益的使命.其中,2 个问题尤为关键:1)如何形成均匀展布的裂缝网络,增大裂缝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液体流动效率?2)在形成高效传压传质缝网的基础上,存地压裂液如何提高储层中原油的可动性?压裂和提采一体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为此,阐述了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的内涵,归纳了实现压裂-提采一体化的模拟和试验技术;明确了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的科学问题:均衡应力压裂形成均匀展布的缝网,提高均布缝网中流体流动与传输的效率,强化基质孔隙中油气的动用.同时,指出了压裂-提采一体化面临的挑战:明确裂缝非均匀扩展导致的压裂井间干扰机理并建立控制方法,形成裂缝中高压流体高效作用于基质孔隙的途径,揭示压裂液-储层-原油相互作用提高原油可动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均布的裂缝网络是控制裂缝-基质传压传质及流体流动的基础,通过强化压裂液-储层-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用赋存于微-纳米孔隙中的原油是核心,将压裂-提采一体化应用于页岩油储层开发是实现经济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贯彻和落实压裂-提采一体化的理念,对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油压裂-提采一体化均衡应力压裂原油可动性流体流动

    复兴地区高含黏土页岩凝析气藏渗吸排驱及液体渗流特征研究

    乔润伟张士诚李凤霞王飞...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兴地区凉高山组为高含黏土页岩凝析气藏,体积压裂改造后闷井和返排期间易出现反凝析和液锁现象,影响开采效果.为准确了解高含黏土页岩凝析气藏的渗吸排驱和液体渗流特征,优化闷井转排驱时机,选取储层岩心,开展了气水渗吸排驱试验和三相渗吸排驱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恒压驱替相结合的方式,量化了渗吸排驱过程中压裂液的水锁伤害特征及凝析油的可流动特征;建立了液锁伤害表征方法,并模拟了矿场尺度闷井过程中的水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页岩储层压裂渗吸阶段岩心的渗吸采收率在 50.22%~57.14%;渗吸液矿化度越低,返排率越低,水锁伤害率越高;油锁伤害率低于水锁伤害率;存在束缚水时,凝析油的临界可流动饱和度约可降低 20%;若以闷井后解除近裂缝水锁伤害为目标,闷井时间以 20~30 d为宜.研究结果为复兴地区高含黏土页岩凝析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黏土页岩凝析气藏渗吸压裂液液体渗流特征闷井时间复兴地区

    渤海特高孔渗储层控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

    张辉谭绍栩霍通达赵成龙...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BN油田的特高孔渗疏松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井出水、出砂问题严重,而现有各自独立设计实施的控水和防砂工艺存在设计实施繁琐、控水防砂效果差等问题.为此,在连续封隔体控水完井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给出了优选连续封隔体颗粒粒径、设计ICD筛管控流强度及优化配置ICD筛管的方法,形成了适用于渤海特高孔渗储层的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BN油田 3 口井进行了控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试验,与邻井相比,单井无水采油期平均延长 187 d,初期含水率远低于预期含水率,井口无砂时间明显增长,其中BN-D4H1 井井口无砂时间长达 889 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可以满足BN油田控水、防砂的双重需求.

    海上油田特高孔渗储层控水防砂连续封隔体完井ICD筛管

    基于光纤监测的段内多簇暂堵方案优化

    吕振虎吕蓓罗垚吴虎...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段内簇间均匀改造,需要对优势进液簇进行暂堵.目前主要根据室内暂堵试验制定暂堵方案,但室内暂堵试验条件与实际压裂工况有一定差距,导致暂堵效果不理想.为给段内多簇压裂暂堵方案优化提供依据,优选新疆油田一口水平井(A井),针对 5 个压裂段设计了 12 套暂堵方案,利用管外光纤监测技术监测段内各射孔簇在暂堵前后进液量的变化,据此判断暂堵效果.A井实施 12 套暂堵方案后,未监测到簇间转向分流现象,说明暂堵无效.分析导致暂堵无效的原因为:暂堵球直径与孔眼直径不匹配;孔眼朝向具有随机性,高边孔眼难以封堵;为避免射孔刺断光纤,选用了圆形通孔的破裂盘,但对暂堵球封堵孔眼不利.为此,提出了暂堵方案改进措施:采用直径与孔眼直径相同的暂堵球封堵孔眼,并添加纤维和小粒径暂堵剂或采用绳结暂堵剂;进行定向射孔,射低边孔;采用锥形孔的破裂盘.

    段内多簇压裂暂堵光纤监测现场试验

    随钻测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延文叶海超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钻测控技术是随钻测量、随钻测井和随钻控制的统称,是当今石油工程高端技术的代表,也是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核心.随钻测控技术的发展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利器,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和油气综合开发成本.全面梳理了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等国际大型油服公司随钻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油气勘探开发对随钻测控技术的需求,厘清了随钻测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国随钻测控技术的发展建议,凝炼了随钻测控技术的发展重点,以期推进我国随钻测控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随钻测控技术水平.

    油气随钻测量随钻测井随钻测控旋转导向发展趋势

    三轴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磁偶极子源电磁场递推算法及应用

    许孝凯赵伟娜张晋言董经利...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精确模拟复杂三轴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磁波测井响应规律,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水平层状地层的磁偶极子源电磁场伪解析递推算法.该算法通过双重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的三维电磁场正演转换为一系列对一维谱域场的求解,将地层上、下界面位置引入谱域电磁场通解公式,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数值溢出问题;进一步利用传播矩阵方法,递推获得各个地层界面处的幅度系数;针对积分核函数存在的强烈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重正余弦数值滤波积分方法,实现了谱域到空间域电磁场的准确、快速转换.模拟结果表明:三轴各向异性导致电测井响应更为复杂,传统各向异性电测井解释模型不再适用.新递推算法是复杂各向异性储层测井响应分析的基础,也为电性参数准确提取和精准地质导向提供了正演手段.

    三轴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电磁波测井递推算法正余弦滤波积分

    基于对应分析的丽水-椒江凹陷潜山岩性识别方法

    王雷韩学彪曹英权景社...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扩展至潜山油藏,钻井揭示花岗岩、片麻岩、灰岩等岩性地层;加之应用了钻井新工艺,录井岩屑细小、混杂,现场准确识别岩性难度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XRD衍射和XRF元素录井资料,利用ReliefF算法筛选了对潜山及上覆地层敏感的 8 种元素和 4 种矿物,将筛选出的元素、矿物作为原始数据集的特征参数进行对应分析,构建了花岗岩、片麻岩、灰岩等岩石岩性的H1 与H2 函数,并建立了复杂岩性的识别图版.其中,花岗岩的H1 和H2 分别为-3.0~1.0 和 1.0~3.0,片麻岩的H1 和H2 分别为-4.0~0 和-2.5~1.0,灰岩的H1 和H2 分别为 0.5~2.5 和-9.0~-3.0,砂砾岩的H1 和H2 分别为 2.5~10.0 和-1.0~2.5,泥岩的H1 和H2 分别为-1.0~3.5 和-1.0~0.5.丽水-椒江凹陷潜山油气区 6 口井应用了基于对应分析的岩性识别方法,识别复杂岩性的准确率达 90.7%,可为钻井施工安全及潜山储层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对应分析岩性识别XRD衍射录井XRF元素录井丽水-椒江凹陷

    测井仪被动式热管理系统室温冷却研究

    田志宾彭嘉乐鄢星宇魏赞庆...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动式热管理系统能使测井仪内部电子器件的温度在工作时间内不超过耐温指标,然而热管理系统优异的隔热性能导致测井仪需要较长时间冷却,才能投入下一次工作.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测井仪的室温冷却方案.通过将电路骨架从保温瓶内抽出置于空气中实现快速冷却,同时设置芯片保护壳避免内部电子器件与空气直接接触,能够避免较高温差所产生的热应力及水蒸气液化对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实现快速冷却.模拟和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模拟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冷却方案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冷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室温冷却方案可以解决测井仪被动式热管理系统冷却散热的问题,提高测井工作的效率.

    测井仪室温被动式热管理保护壳冷却速率

    《石油钻探技术》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