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钻探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钻探技术
石油钻探技术

马开华

双月刊

1001-0890

syzt@vip.163.com

100083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石油钻探技术/Journal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钻探技术》创刊于197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1979年在全国发行,1988年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石油钻探技术》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石油钻探科研和生产,促进钻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加速科研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进程,坚持为油气钻探系统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校有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选题注重指导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刊快刊应用性文章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石油钻探工程(包括钻井、泥浆、固井、完井、开采等专业)以及钻探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方面的科技进展和现场经验,适当介绍国外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动向。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版面紧凑。适合于石油、海洋、地矿行业广大钻井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经营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高效运营机制研究

    刘惠民王敏生李中超陈宗琦...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理念、宏观环境、资源配置、生产运行、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现状,深入思考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认为当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理念思路、技术能力、运营管理和绿色发展等 4 大挑战.围绕中国能源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国页岩油高效运营的对策建议:谋划稳中求进的页岩油发展战略,构建市场机制下多主体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多兵种协作的生产运行新模式,建立迭代式创新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建立数智化赋能的信息支撑新范式,开创绿色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高契合友好的外部运营新环境.

    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挑战运营机制发展建议

    降低井底岩石抗钻能力的钻速提高方法研究及钻头设计

    刘永旺李坤管志川毕琛超...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深部地层岩石硬度大、研磨性强、地应力高及可钻性差导致的钻头破岩效率低、钻井速度慢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提速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释放地层应力、降低井底岩石抗钻能力的钻井提速新思路,基于该思路设计了井底应力诱导卸荷钻头、聚能攻击卸荷井底应力钻头、差压式钻头、中心差压式钻头、诱导卸荷与磨料射流联合作用钻头、阶梯式钻头和自激轴冲与诱导卸荷耦合破岩钻头等 7 种新式钻头.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验证了其中 2 种钻头的提速效果:中心差压式钻头在室内试验中提速 30.01%,现场试验最高提速 318.11%;诱导卸荷与磨料射流联合作用钻头在室内试验中钻进石灰岩和红砂岩时分别提速 59.0%和 336.0%.该方法的提出及钻头的研制,为解决深部难钻地层的提速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应力卸载深部地层机械钻速PDC钻头钻头设计

    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

    李一岚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强度高,钻完井过程中漏失、坍塌、气侵、井斜和仪器工具失效等井下故障与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古生界钻速慢的问题,研究了地层可钻性,优选高效钻头和大扭矩长寿命螺杆,推广应用预弯曲防斜打快技术;针对储层温度高、定向难度大的问题,推广应用高温随钻工具,配套井眼轨道设计和井眼控制技术;针对窄间隙漏失问题,采用"随钻封堵+段塞堵漏"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针对漏溢同层问题,应用控压钻井和平推法压井技术;针对长裸眼固井质量差的问题,采用超高温固井水泥浆体系和配套工艺.综合上述技术,研究形成了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该技术在顺北不同条带 6 口井进行了应用,基本解决了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井提速困难、漏溢同存等问题,钻井周期同比缩短了 55.0%,机械钻速提高了 184.2%.研究结果为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古生界钻井提速定向钻井井筒压力控制井筒强化技术堵漏顺北油气藏

    元深1井超深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

    高航献李真祥胡彦峰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深1井是部署在川北低缓构造带上的重点探井,钻井过程中面临地层压力体系复杂、井眼易坍塌、钻井液易漏失、陆相地层研磨性强、井控风险高等技术难题.根据地质特征,借鉴邻井钻井经验,应用泡沫钻井技术,提高浅部地层大尺寸井眼机械钻速;应用"涡轮钻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和"旋冲钻具+混合式钻头"提速技术,解决陆相高研磨性地层机械钻速低的难题;应用耐高温防漏堵漏钻井液,配套"高效PDC钻头+大扭矩螺杆"提速技术,实现海相多压力体系复杂地层安全快速钻进;用微心PDC钻头钻进目的层,在满足岩屑录井需要的同时,提高了钻井效率.该井顺利钻至井深 8 866.00 m完钻,创中国石化四川盆地直井井深最深纪录,为四川盆地超深井钻井积累了经验.

    超深井深井钻井机械钻速元深1井元坝气田

    救援井磁测距时电极与探管最优距离的计算

    李富强宋朝晖伊明刘洪涛...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距精度是影响救援井与事故井连通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基于注入电流主动磁测距系统的测量精度,分析了各介质中的电场分布情况,建立了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分布模型;通过分析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测点处磁感应强度最大原则的电极与探管最优距离计算模型,并且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例计算表明,电极与探管的最优距离不仅与电极到事故井的距离有关,也与相对井斜角有关,但与注入电流的强度无关;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的峰值点距事故井坐标点的距离,近似等于电极到事故井探管的距离;电极与探管的最优距离,近似等于电极到事故井距离与相对井斜角余割的乘积.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电极到探管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基于注入电流主动磁测距系统的测量精度.

    救援井事故井磁测距测距精度电极与探管的距离

    多维度深水浅层建井方式优选方法研究

    傅超杨进刘华清殷启帅...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钻井作业具有海洋环境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风险大和日费率高等特点,深水浅层建井的方式难以选择.针对海底土质强度、建井质量、作业时效、经济性、风险控制等因素,根据现场作业工程数据,分别对不同建井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维度的适应性分级机制,并借助雷达图进行定量可视化,形成了多维度深水浅层建井方式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深 500~1500 m的南海北部海域,单井作业时,喷射法一般为浅层建井最优方法,作业效率相比钻入法可提高50%以上.该方法已在中国南海几十口深水井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可为深水复杂地层建井方式选择提供定量评价方法.

    浅层建井喷射法钻入法水下打桩法钻井风险表层导管定量优选

    胜利油田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均一李公让黄利民马晓勇...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胜利油田钻井过程中,废弃物总量大、污染物含量高,废弃物污染控制集中于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成本高,无法实现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严重影响油田生态环境.针对该油田钻井过程中的环保关键技术难题,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进行了理论研究、装备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形成了钻井污染物源头控制、全井段钻井废弃物随钻过程减量化和钻井废弃物末端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 3 项核心技术,创新了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减量、末端治理"的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十三五"期间,该钻井液环保处理技术在胜利油区及新疆、四川等地的中国石化工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建成了胜利油田滨 105、盐 222、桩 146 等绿色低碳钻井示范工程,为保障胜利油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我国陆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钻井液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固液分离资源化利用胜利油田

    海上水基钻屑高效密闭输送技术

    王景祁健岳明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海上水基钻屑回收过程中输送效率低、环保风险高等问题,在分析水基钻屑特性及输送难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海上水基钻屑输送的高效密闭输送技术,分析了钻屑输送过程中的摩阻,进行了降阻和防堵清管技术研究.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表明,水基钻屑密闭输送宜采用液压输送方式,结合输送管道设计和增压混合器,有效降阻提速,当泵送速度设置为 30%~100%时,输送量 7.5~25.7 m3/h,泵送压力 1.4~2.8 MPa.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水基钻屑密闭输送技术解决了水基钻屑高效、密闭、远距离输送的难题,能够满足海上钻井作业的需要,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水基钻屑海上密闭输送黏滞性降阻

    结合LSTM自编码器与集成学习的井漏智能识别方法

    孙伟峰冯剑寒张德志李威桦...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的井漏智能识别模型因井漏样本数量受限导致其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相结合、集成LSTM-AE的井漏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正常样本训练多个包含不同隐藏层神经元数目的LSTM-AE模型,利用重构得分筛选出识别效果较好的几个模型作为基识别器;然后,采用集成学习对多个基识别器的识别结果进行加权融合,解决单一模型因对样本局部特征过度学习导致的误报与漏报问题,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从某油田 18 口井的钻井数据中选取了 6 000 组正常钻进状态下的立压、出口流量、池体积数据,对集成LSTM-AE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4.7%,优于其他常用的智能模型的识别结果,为井漏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井漏识别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编码器集成学习

    固相颗粒对致密油气藏裂缝应力敏感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赵向阳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缝是致密油气藏重要的流体渗流通道,其应力敏感性对于油气井产量影响很大,固相颗粒是影响裂缝应力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在有无固相颗粒、固相颗粒不同铺置方式及不同固相颗粒浓度的条件下,开展了固相颗粒对裂缝应力敏感性影响的室内试验.试验发现,裂缝应力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无固相、全铺低浓度固相颗粒、全铺中等浓度固相颗粒、全铺高浓度固相颗粒、半缝中等浓度固相颗粒、高导流铺置固相颗粒;固相颗粒能够有效减弱裂缝的应力敏感性,裂缝应力敏感损害不可逆.研究结果为预防和控制裂缝应力敏感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致密油气藏固相颗粒应力敏感性颗粒浓度颗粒铺置方式实验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