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神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神州
神州

赵焕军

月刊

1009-5071

shenzhouzzs@126.com

010-68605010 56921666 57472928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神州/Journal SHEN ZHOU
查看更多>>《神州》杂志受众定位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热爱红色历史文化的广大人群、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老中青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汝瓷艺术的概述与传承

    赵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汝瓷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打破了自唐代以来所形成的南青北白的局面,而且博采众长使青瓷的烧造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汝瓷官窑文化传承

    浅谈建水紫陶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余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建水紫陶艺术的繁荣,是陶瓷艺术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正值建水紫陶艺术快速发展时期,建水紫陶的创作应当立足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本质,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性,推动当代建水紫陶陶艺发展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人文精神传统文化

    论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银静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往往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近几年来,游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的话题不断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是否文物古迹保护一定会与旅游开发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是否可以协调?两者是否存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平衡点?这些问题都是文物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必须解决的.本文针对两者的关系展开分析,再针对目前的现状得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该话题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办法.

    文物古迹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文化符号

    论《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熊慧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汤达所著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践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小说取材于社会现实,记录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化.《红与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写开启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辨,通过对典型人物于连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和底层阶级的格格不入与重重矛盾.本文将从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两个方面解读《红与黑》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并对于连悲剧的现代启示意义进行探究.

    《红与黑》现实主义于连形象现代启示

    唯有百家争明,方能百花齐放

    万和平
    20页

    浅谈建水紫陶的美学意蕴

    佟汝才
    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水紫陶不仅仅是一种器皿,更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的文化载体,也是带着历史厚重感向我们讲述过去故事的重要依据.相较于诸如字画等等纯艺术作品,建水紫陶作为日常所用的器皿也更加"接地气",更加带有中国人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都在探寻对于日常生活的超越,建水紫陶恰恰能够显露出古代朴素的思想下中国美学的精髓.建水紫陶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至今仍然让我们津津乐道,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眼光的不断变化,建水紫陶艺术的美学意蕴也将得到不断的拓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水紫陶人文精神美学意蕴

    《菲罗莎·巴格的故事》中移民身份的思考

    孙薇薇徐丛辉王倩
    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罗莎·巴格的故事》是印度裔加拿大作家罗辛顿·米斯垂的第一部小说集.本文选取其中的三个故事,从文学社会学角度分析该作品对加拿大移民在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印度裔后殖民身份认同文化背景

    文县梨坪舞狮源流考

    孙熇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坪舞狮继承和发展了西凉舞狮和古代氐羌民族中的原始乐舞,同时吸收并借鉴了四川高台狮的技法,从而形成了梨坪舞狮独特的风格.

    梨坪狮舞源流探究

    释晓青与井人眎交游小考

    马明洁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释晓青为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退翁弘储法嗣,先后住苏州灵岩寺,常熟三峰寺等,素与同门井人眎交好,井人眎生平事迹记载多散见于方志、僧传当中,记载不详,部分问题有待厘清.

    释晓青井人眎交游

    "千年之谜"秘色再现

    梁贵禄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又名秘釉瓷,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秘色瓷在唐五代盛极一时,自宋以后,这种神秘的瓷器就渐渐消失了,成为一个神秘传说.1987年法门寺地宫打开后,神秘的秘色瓷被揭开,千年"秘色瓷"之谜才被人们认识.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烧秘色瓷,历经五年之久的研究和上万次的试验,使失传千年秘色瓷得以重现天日.

    秘色瓷秘色釉匣钵封釉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