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神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神州
神州

赵焕军

月刊

1009-5071

shenzhouzzs@126.com

010-68605010 56921666 57472928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神州/Journal SHEN ZHOU
查看更多>>《神州》杂志受众定位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热爱红色历史文化的广大人群、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老中青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索女娲足迹弘扬女娲文化

    刘金荣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娲"捏土造人"实为抗洪救人;女娲"炼石补天"实为烧制石灰补修山洞穹顶的漏洞.本文在女娲传说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遗址和记载,客观地探索女娲原型,以上古时期的抗洪救灾为主题,高度赞扬了女娲带领族人与大自然斗争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将女娲文化推向新的高潮.

    女娲文化探索原型抗洪救灾烧制石灰修补漏洞

    艺术点亮谁的乡村:基于村民视角的艺术乡建研究

    袁霁虹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村民视角观之,道明竹艺村的艺术乡建具有多面性.对原住民而言,艺术乡建是改善生活水平的物质改造活动;对竹编大户而言,艺术乡建是获取资源、实现阶层跨越的手段;对新村民而言,艺术乡建则是寄托情怀、实践理想的过程.村民主体性的缺失导致竹艺村并非乡土文化的重塑,而是城市文化嫁接于乡村土壤的产物.

    道明竹艺村乡村振兴艺术乡建

    汉末曹魏关中人口流动与减损分析

    张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末曹魏时期长安城的人口史是了解此时长安城城市历史不能忽略的一部分,受资料特点的限制,单纯探讨长安城的人口历史是难以实现的,于是本研究将长安城放在关中的大环境中,意在通过研究此时关中人口历史来了解长安城人口历史变化的规律.本文在葛剑雄先生的《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史》以及马长寿先生关于氐、羌少数民族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人口的流动与减损方面具体讨论了汉末曹魏时期关中人口的变化.

    汉末曹魏关中人口减损人口流动民族构成

    建盏与根雕的审美共性

    陈志明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盏和根雕都是中华传统技艺中的瑰宝,共同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建盏产于古建州,是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在宋朝时期名扬中外.以其秀丽典雅的造型、璀璨如星的釉色和古朴厚重的胎质都体现了建盏的美学特征.而根雕的历史最早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明清两代,根雕技日趋成熟,根雕艺术以树根为材料,并经过艺术家娴熟的技艺刻画为成功的根雕作品,通过根雕自然的材料和独特的创作思维体现根雕的美学特征.

    建盏根雕审美共性

    明代辽东的寇边与边防

    单丹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在辽东的防御及其界外少数民族寇边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明初至成化年间;中期:成化至万历初年;后期:万历中期至明末.本文通过梳理明代辽东边防的发展脉络,记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式和特点,通过阐述军事上优劣的比较和转换以及游牧、渔猎与农耕民族的攻防与融合,进一步提示了明代辽东寇边与边防的逐渐瓦解过程.

    寇边边防军事转换攻防融合

    薪火相传的龙窑之美

    暨志平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陶瓷烧制技艺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建盏烧制技术的不断革新,让建盏的艺术魅力越发的多姿多彩.我虽然有多年的电烧经验,但是传统的龙窑柴窑特有的润泽与天然的气息,古朴典雅与内敛的气质让我深深着迷.相比电窑的"高"可控性和"高"成品率,柴窑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才更吸引人,龙窑柴窑更能找到建盏的灵魂与魅力.

    龙窑柴窑建盏

    犍陀罗弥勒菩萨"∞"形发髻探讨

    李倩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印度佛教造像中出现的"∞"形发髻主要见于犍陀罗地区的梵天、弥勒菩萨、婆罗门,如白沙瓦博物馆藏犍陀罗出土佛五尊像中的梵天、卡拉奇博物馆藏弥勒菩萨立像等.本文通过实例发现中国至少在十六国时期已经出现菩萨头部高束古印度"∞"形双髻的现象,并尝试探讨古印度佛教造像的"∞"形发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犍陀罗弥勒菩萨"∞"形发髻

    徐州郑集基督教天恩堂敬拜仪式音乐研究

    连云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督教仪式音乐是基督教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仪式音乐常常由教会诗班在每个礼拜日呈现,并根据每次牧师宣讲的主题不同,选择不同的仪式歌曲,中心主题为对上帝的敬拜与赞美.徐州郑集天恩堂基督教会仪式音乐是我国三自基督教会仪式音乐模式的缩影,是徐州农村地区三自基督教会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仪式音乐的模式,对探索宗教音乐对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天恩堂基督教仪式音乐

    论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林云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在现阶段可谓是成果与问题并存,未来形势仍旧严峻.本文基于对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现状的论述解析,着重就其相关对策进行了探究.

    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现状对策

    新时代下端砚的创作创新与发展方向

    莫伟坤莫翔羽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端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端砚的起源与历史的深入探究,对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实践研究,得出新时代端砚的创新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既保留了传统,又与现代创新、艺术、市场等相结合.

    端砚创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