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轮胎热解油(TPO)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机理研究

    谢源珍李元元韩素兰高仰明...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轮胎热解油(Tire Pyrolysis Oil,TPO)是废旧轮胎热解的副产物.TPO的化学成分与常用沥青再生剂芳香烃类油的化学成分相似,使得TPO能够用作废旧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再生剂,并能恢复RAP的技术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再生沥青胶结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了 TPO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机理.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明确了 TPO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研究了 TPO的掺量、预活化时间和环氧树脂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PO可以软化老化沥青、降低其黏度、重新平衡RAP表面的老化沥青的化学成分和恢复老化沥青的技术性能,但仅用TPO再生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较差,掺入低剂量的环氧树脂在沥青混合料内部起到了结构补强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TPO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

    废轮胎热解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环氧树脂再生机理性能恢复

    高抗折矿渣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研究

    李振中马晨龚博李辉...
    164-17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水泥混凝土公路路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路面易开裂劣化和抗疲劳性能较差,这些问题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严重制约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矿渣硫铝酸盐水泥(Slag-Calcium Sulfoaluminate Cement,S-CSA)是一种具有高抗折强度的新型胶凝材料,利用该水泥制备的混凝土路面具有解决现有路面抗疲劳性能差的潜力.通过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和声发射试验,对比分析了高抗折S-CSA混凝土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作用下,高抗折S-CSA混凝土粗骨料断裂数量更多;不同强度等级下,高抗折S-CSA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均高于OPC混凝土,且提升幅度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最高可达到约7.2倍;钙矾石的生成有效改善了界面过渡区,从而提升了高抗折S-CSA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高抗折矿渣硫铝酸盐水泥抗疲劳性能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声发射试验微观形貌

    废旧塑料(R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研究

    郭仁亮刘嬴昌张国华阚保香...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和提升改性沥青性能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选取掺量为4%、6%、8%、10%的废旧聚乙烯(Recycle Polyethylene,RPE)对基质沥青进行了改性,并在不同混合温度(160、170、180℃)和搅拌时间(1.0、1.5、2.0 h)下进行了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工艺条件对RPE改性沥青常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比较了最佳改性条件 下普通沥青混合料与 R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通过高温车辙、低温弯曲和水稳定性等试验评价了 R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沥青混合料中最佳沥青掺量为5.16%,RPE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最佳RPE掺量为6.5%;在170 ℃的混合温度和1.5 h的搅拌时间下,R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最佳;R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低温性能降低.

    废旧塑料RPE改性沥青改性工艺条件最佳掺量性能优化

    玄武岩纤维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固化中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高松
    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泥在寒冷地区加固天然土壤强度不足、脆性大等问题,制备了一种纤维基地质聚合物,用于软土和道路路基的加固.通过无侧限抗压、抗拉和剪切试验,同时结合SEM微观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壤体系的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基地质聚合物微观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碱激发粘合剂的含量为13%时,地质聚合物稳定土体系抗压强度值为725 kPa;纤维掺量0.6%、长度4 mm时,纤维基地质聚合物体系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不同土壤体系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有所差异,其中纤维基地质聚合物体系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最优,原状黏土最差;SEM微观表征分析证明,在纤维基地质聚合物稳定土中形成了凝胶状聚集体.该研究结果可为纤维基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聚合物纤维力学性能微观分析地基加固

    g-C3N4/TiO2复合汽车尾气光催化剂的组成设计与性能评价

    周波超崔奥吴鸿飞韩武松...
    186-19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基于二氧化钛(Tio2)和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光催化性能,制备了一种g-C3N4/TiO2复合光催化剂,旨在提高汽车尾气的降解效率,即:选用三聚氰胺(C3H6N6)、双氰胺(C2H4N4)和尿素(CH4N2O)作为前驱体制备g-C3N4,通过质量损失和尾气降解实验分析筛选出最佳前驱体,并设计了不同质量比的g-C3N4/TiO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对比分析单体和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确定了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实验结果表明:制备g-C3N4的最佳前驱体为C3H6N6,当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C3H6N6∶TiO2=2∶1时,复合光催化剂的降解效率达到最佳;g-C3N4/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60 min内对HC、CO和NOx的降解率分别为16.12%、16.87%和45.37%,其降解效率明显高于单体TiO2.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光催化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光催化汽车尾气降解TiO2石墨相氮化碳

    关于路桥跨越敏感水体时事故应急池的设置探讨

    葛晓光饶鹏
    193-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化品运输车在跨越敏感水体路桥上行驶时,若发生交通事故将会导致附近水体污染,所以需要设置事故应急池.但现行跨越敏感水体的事故应急池设置既无明确规范,容积计算又存在分歧.因此,为明确其设置要求和计算方法,通过分析事故应急池容积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其计算方法;明确提出了路桥跨越敏感水体且有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时,应设置事故应急池;最后对事故应急池全过程管理和预警等方面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跨越敏感水体危险物泄漏事故应急池风险防范事件预警应急处置系统

    基于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的水厂加氯系统

    刘晓艳宋浪汪恂詹焕...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厂加氯过程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难以实现消毒剂精准投加.因此,以某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水厂为例,首先通过分析该水厂加氯系统工作原理,结合工程经验和运行数据确定了加氯过程的近似数学模型.然后综合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和传统PID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少了 89.36%,调节时间减少了 46.63%,其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系统整体控制效果有了较大提升.最后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法对水厂加氯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试运行后发现,新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出厂水游离氯值能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水厂加氯系统模糊控制粒子群优化算法PID控制

    基于文献计量学解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研究进展

    周石磊耿钰婷
    206-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2013-2022年收录在CNKI数据库的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文献,对发文总量及年发文量、作者及合作关系、机构及合作关系、期刊来源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突现图谱、时间线图谱、时区图谱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CNKI数据库共收录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文献567篇,年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文献涉及315位作者,其中60位作者为核心作者;文献涉及169家机构,其中62家机构为核心机构;《教育教学论坛》和《给水排水》是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论文的主要期刊载体;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中介中心性和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也是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的核心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和教学团队是近年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可视化

    盾构输水隧道复合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方燃范毅雄韦智操朱慧...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一种新型的盾构输水隧道复合结构形式(外层为盾构管片、内层为输水钢管、中间层为填充混凝土)被用于城市大型输水隧道的建设.然而,目前对其力学方面的深入研究还较少,力学特性尚不清晰.因此依托杭州市某水源工程,以该种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复合结构在不同混凝土填充范围下的力学特性,并以加劲肋间距和内水压为变量进行了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混凝土能提高复合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管片变形;内水压可以通过填充混凝土传递至管片,对复合结构整体受力有着显著影响:加劲肋间距可以有效减小输水钢管的局部应力,但超过2.0m间距后对未布置加劲肋处的影响会减小.

    盾构输水隧道复合结构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高密度用地背景下深圳某水质净化厂工艺研究

    杨颂张禄禄董紫君司马勤...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市作为我国超大型城市的代表,其土地资源高度紧张,城市水质净化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趋向于采用立体化、紧凑化的用地模式.深圳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采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上盖公园的建设模式.通过对该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以及除臭工艺方案进行比选研究,最后确定污水处理采用"三段式AAO"生物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器"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板框深度脱水+低温热干化"工艺,全流程采用生物除臭,出水水质指标能够稳定达到并优于设计标准.该地下式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与达标运行为超大型城市高密度用地情况下水质净化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

    水质净化厂高密度用地工艺比选三段式AAO工艺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