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期刊导航
|
数字人文研究
期刊信息
/
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研究
/
Journal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01 期
02 期
03 期
历史游戏研究:作为数字史学发展新方向
卢雅怀
3-26页
查看更多>>
摘要:
历史游戏研究作为蓬勃发展的新领域,日益吸引历史学者包括数字史学学者的目光.文章探讨作为数字史学工作的历史游戏研究,梳理历史游戏研究领域的诞生与演进,总结该领域的已有共识与启示,并指出:当下的"数字史学"并非"计量史学"的直接延续,而以公众史学理想、媒介技术关怀为背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游戏研究与数字史学一脉相承.历史游戏研究探索电子游戏作为数字大众媒介,如何改变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接受方式与公众历史意识,构成了 一窥数字时代历史学变革方向的窗口.将历史游戏研究纳入数字史学,有助于澄清数字史学的界定与范畴,也为拓展深化数字史学提供了抓手.
关键词:
电子游戏
历史游戏研究
数字史学
媒介革命
知识生产模式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技术与人文的交汇及冲突——从数字人文学与游戏研究比较视角切入的讨论
傅善超
韩宇华
蒋涵
李小宙...
27-41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国外销画研究模型探索:以英国V&A博物馆馆藏为例
高瑾
张扬明
王林敏清
刘佳玮...
42-63页
查看更多>>
摘要:
中国外销画是18世纪至19世纪中国画家特别创作的商品画,旨在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市场并迎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品味.这些作品融合了中国和欧洲绘画技巧,详细描绘了清朝晚期的传统习俗、职业、制造业和贸易、船舶、植物和动物等主题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介绍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的中国外销画研究项目,并引入了针对中国外销艺术所建立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首先,研究通过量化方法识别相似画作主题和不同画家身份;其次,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将2350幅外销画图像按主题分类;而后对其进行图像志标引和深入分析,以挖掘中国画家在18至19世纪创作外销画时的内容主题分布和演变.研究结果发现了 V&A馆藏外销画在1840年前后的主题差异,为中国外销画和全球艺术史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还为今后的外销艺术研究贡献了新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这些成果加深了对中国外销画主题的理解,同时也为探索和解析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历程发掘了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化
中国外销画
图像研究
数字人文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远望乡土: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时空分布
祁天娇
冉皓文
李佳芸
64-89页
查看更多>>
摘要: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集成空间,传统村落本身及其文化的时空分布是中国历史与当代文化空间分布的重要底图.当前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多为个案研究,尚未有关于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分布的总览性研究.文章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中国传统村落及其作为一种文化空间的分布全景、影响因素以及兴建历史的时空分布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大规模收集和整理传统村落的空间数据与文化遗产数据,构建了 一个以空间特征为核心的大数据集,通过时间、经济和文化遗产等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传统文化格局的紧密联系.研究结果显示,历史信息的延续性、经济因素以及地理因素是决定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与地理因素中的民族因素,相互交叉作用,对当代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复杂影响,且塑造了中国传统村落鲜明的"群落"特征.此外,中国传统村落与国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呈现上紧密关联,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大部分文化遗产的聚集分布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村落中大量文化遗产需要挖掘性保护,凸显了传统村落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基于地理信息开展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时空远景窥探,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全貌性、完整性留存,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中文化遗产的挖掘性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文化遗产
地理信息系统
文化传承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人工智能中的"解释":来自社会科学的洞见(下)
蒂姆·米勒
张菁
90-128页
查看更多>>
摘要:
随着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寻求为其算法提供更多透明度,可解释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一场新近的复苏.这项研究的大部分聚焦于向人类观察者明确地解释决策或行动.观察人类如何相互解释可以作为人工智能解释的一个有用起点,这应该没有争议.诚然,公正地说,大多数关于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工作仅利用研究人员对什么构成"好"解释的直觉.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存在大量关于人们如何定义、生成、选择、评估和呈现解释的有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人们在解释过程中运用了某些认知偏见和社会期望.文章认为,可解释人工智能领域可以建立在这些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并回顾了研究这些主题的哲学、认知心理学/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由此获取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并讨论了如何将这些发现融入可解释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中.
关键词:
解释
可解释性
可阐释性
可解释人工智能
透明度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