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腔镜甲状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张晓菲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明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从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行腔镜甲状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当中选取4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膝上10 cm腿围和膝下10 cm腿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腿围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腔镜甲状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腔镜甲状腺术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

    杨立文郭玲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妊高征的产妇86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随后将这86例产妇分为常规治疗组(43例)与防治治疗组(43例).其中对常规治疗组产妇采取常规治疗干预措施来防治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防治治疗组产妇采取防治治疗干预措施来防治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防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产妇的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防治治疗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妊高征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效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分析

    张新彩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5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在55例患者中,出现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经过溶栓治疗7d之后,经过造影检查,患者水肿和静脉阻塞消失.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手术时间比较长、化疗药物刺激、术后卧床等,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乳腺癌根治术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预防护理

    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评估

    罗娟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7例,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Caprini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明确其应用价值.结果 年龄大、体重指数大于等于30、接受辅助化疗治疗、手术时间超过2h均是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采用Caprini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发现高风险患者和极高风险患者血栓的发生风险增加.结论 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体重指数大于等于30、接受辅助化疗治疗、手术时间超过2h等,利用Caprini评估模型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容易导致风险评估较高,因此还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乳腺癌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血栓风险评估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刘荣辉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次研究分析在神经内科ICU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样本从该院神经内科ICU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5月-2019年2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 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12例,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82.0%.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可知,在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效果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王丽萍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手段作为论述中心,就血栓预防护理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方法 纳选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主体,根据临床护理手段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分成对照组(18例)与研究组(18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血栓预防护理,对其护理效果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患者血栓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相较,研究组明显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4%(17/18),与对照组83.3%(15/18)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预防护理为预防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可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推广.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分析

    闫喜惠郭鹏刘艳波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均为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 =40)与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n=40)总有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凝血指标变化展开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疗效77.5%,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疗效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甘油三脂为(6.72±1.98)mmol/L,总胆固醇为(8.77±1.86) mmol/L,观察组的甘油三脂为(5.26±1.41)mmoYL,总胆固醇为(6.12±1.13)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PTT、PT、FIB分别是(25.73±1.65)s,(11.68±1.25)s,(6.03±0.46)g/L,观察组的APTT、PT、FIB分别是(41.36±2.06)s,(19.97±1.88)s,(2.44±0.14)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提高总有疗效,控制血脂情况,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疗效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吴继红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次研究分析在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当中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截石位手术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干预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压弹力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并以此作为临床干预效果的评判依据,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术前两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的左股静脉与右股静脉血流速度都比较优异,两组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以此作为治疗质量的评判依据,通过研究数据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且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该次研究得知,在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当中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可改善患者血流速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

    截石位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

    初晓杰韩蕾何剑张超杨...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采取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来源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采纳诊治的46例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区分为参照组(n=23)与实验组(n=23),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与参照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T、Fbg、TT、aPTT、PLT实施比对.结果 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数据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Fbg、PLT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PT、TT、aPTT、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应用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有助于改善凝血指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手术室术中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下肢骨折中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改变分析

    胡燕王冰沙露露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骨折中,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改变的意义.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选取该院收治的35例隐匿性高血压、35例真性原发性高血压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下肢骨折患者.收集并对比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视网膜病变)及心电图改变(P波双峰、P波增宽、房室阻滞、ST-T改变、左心室肥大).结果 (1)年龄、男性比例:观察组(平均40.36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体质量指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合并症发生率及房室阻滞、ST-T改变、左心室肥大出现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波双峰、P波增宽出现率:观察组为62.86%、80.00%,与对照组65.71%、82.8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中隐匿性高血压多见于中年男性,P波双峰、增宽改变与心脏损害密切相关.

    下肢骨折隐匿性高血压真性高血压心电图心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