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王芳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将他们根据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和护理总满意度(95.83%)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1.25%,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

    王占铭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 抽取院内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90例高血压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以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改为安慰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的血压、血脂、ABI、PWV和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SBP、D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BI、PWV、6 min步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个月后观察组的ABI、PWV、6 min步行距离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其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血压、ABI、PWV等指标.

    外周动脉疾病肢功能阿托伐他汀高血压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在胃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曹学玉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在胃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 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胃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应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腹泻、头痛、口干、心悸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应用在胃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能迅速缓解疼痛状况,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阿托品奥美拉唑胃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效果研究观察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观察

    陈富国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高位结扎抽剥术、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致力于手术与住院时间的缩短、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高位结扎抽剥术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高占魁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时间在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分析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剥脱透光旋切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探讨

    姜福全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手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软血栓的疗效观察

    余静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临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软血栓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该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软血产妇进行分析,取可以作为研究资料的患者14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适量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比两组治疗期间血流变指标,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报道.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49.27±7.5)mPa,血浆粘度(50.16±6.7)mPa;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41.28±6.1)mPa,血浆粘度(40.16±5.9)mPa;对照组患者治愈27例、治疗有效29例、治疗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愈38例、治疗有效29例、治疗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1%.结论 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软血栓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流变指标,安全性更高,可以成为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

    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DVT产妇妊娠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探讨

    张佩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常规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APTT及PT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18.96%及3.44%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凝血指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下肢静脉血栓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

    白培培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204例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ICU抗凝血治疗、卧床时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是造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及未使用抗凝药物是诱发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ICU过渡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术后需要积极做好抗凝治疗,尽早下床活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口腔颌面外科ICU过渡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吕桂凤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此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统计并计算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护理干预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