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胫骨骨折手术联合应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

    付学强托娅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观察组44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44例常规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对比术后24 h疼痛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拔喉罩时(T2)、拔喉罩10 min后(T3)对应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胫骨骨折手术,该麻醉方法对患者生理指标影响较小,能够保证麻醉效果,可兼顾术后镇痛,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

    胫骨骨折手术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麻醉效果

    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

    王成文沙海燕许胜梁红霞...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为(71.24±8.33)min,手术中出血量为(43.68±13.62)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2.43±0.37)个月;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为(76.95±12.69)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36.47±21.64)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26±0.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助于优化患者围术期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踝关节骨折WeberB型内固定术空心螺钉切开复位

    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胡艳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满意度、住院用时与花费.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与满意度,缩短住院用时.

    临床护理路径踝关节骨折健康教育满意度护理质量

    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吴润福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老年下肢骨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参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前组患者采取锁定加钢板进行治疗,后组患者采取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整合两组与治疗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研究组老年人患者治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治愈时间上也有优势,所以在临床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老年人髓内固定术下肢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

    车军朱东波李云龙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把21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7.14%比对照组8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预后

    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双踝骨折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王履春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双踝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6—2018年收治的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9例,对照组(手法复位外固定)患者19例,探讨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9例(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1例(57.89%),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5,P<0.05);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足踝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该次研究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患者双踝骨折的效果明显好于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双踝骨折临床对比分析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冯杰曹鹏飞何毅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6年10月—2018年10年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疗效分析

    马霄鹏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氨甲环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min行氨甲环酸静脉给药,术毕时局部用药,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输注.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2.63%,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以及术后24 h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3 d的血红蛋白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于术中应用氨甲环酸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氨甲环酸值得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氨甲环酸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疗效

    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曾庆国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跟骨骨折疾病的患者4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随后将这4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锁定钢板组(20例)与非锁定钢板组(20例).其中对锁定钢板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对非锁定钢板组患者采取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评分情况等.结果 锁定钢板组与非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切口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评分情况等指标均较佳,但是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术后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与使用.

    锁定钢板非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探讨

    李志伟万新敏王克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探进行探讨.方法 以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40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采用LISS钢板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临床指标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预后治疗时间及骨折复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为(4.51±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39±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LISS治疗后,治疗优良率得以明显提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情况得以明显好转,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LISS下肢骨折优良率临床指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