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探究

    孙朝娣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以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另外56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5.2±5.3)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86.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8±0.6)d,骨折愈合时间为(92.3±7.9)d,均低于对照组(9.4±1.1)d、(99.8±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管理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病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下肢骨折整体护理生活质量骨折愈合

    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

    于泊曹天威李童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以该院骨创伤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用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创伤手术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康复护理功能锻炼骨创伤临床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

    丁兆约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干预,早期康复护理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康复锻炼的配合度、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PT监测值以及APTT监测值;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早期康复护理组满意水平、PT监测值以及APTT监测值、康复锻炼的配合度、平均住院的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下肢静脉血栓作用

    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观察

    潘晓晨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重症康复科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康复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BT、FIM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肌力分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得分明显比常规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功能训练可提高重症康复期患者的下肢平衡性,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效果显著.

    平衡功能训练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步行功能改善

    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流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魏颖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血流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45例设为A组,将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的45例设为B组,对A、B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全血粘度高切以及全血粘度低切、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腘静脉与股静脉监测血流速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有效改善,降低患者下降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流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

    散瘀通络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陈道兵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文主要探究散瘀通络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方法 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主要选取为糖尿病足患者30例,该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散瘀通络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瘀通络汤配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散瘀通络汤基础疗法糖尿病足疗效

    62例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

    梁晓晓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该院接诊的6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31例.治疗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SAS评分(35.69±1.77)分,SDS评分(34.37±1.83)分,优于对照组两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有效率90.3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3.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55%(29/3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87.10%(2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能够起到显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高.

    综合性护理糖尿病足护理效果心理满意度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张兆梅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预后效果,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用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总计86例.进行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灯盏花素治疗,观察组43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灯盏花素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好转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足部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多项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采取药物联合治疗(灯盏花素+甲钴胺)利于患者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情况以及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联合用药治疗价值.

    灯盏花素甲钴胺糖尿病足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

    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韩文彪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近期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B组患者实施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胫神经的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比,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4个月的治疗之后,B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足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也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足治疗的首选药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足疗效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的效果

    荆爱花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患者认知度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与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度指标评分、护理依从率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度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认知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认知度,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的改善.

    护理干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