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冯华邬飞杨立丽宋学焕...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9年4月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临床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比较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干预效果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均高,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低;生理领域、社会限制、生活状态与生命活力评分较对照组高;研究组干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临床护理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

    李秀凤朴庆华曹福华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的104例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52).甲组实施全程护理措施,乙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92.31%、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17.31%,组间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较,甲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保临床效果和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干预

    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

    刘颖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预防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和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26.67%),8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78%),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住院时间为(7.89±1.34)d;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6.67%),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00%),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住院时间为(5.27±1.23)d,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高凝状态,可显著降低下肢浮肿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行动研究法普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腔内激光闭合术及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比较

    杨振华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运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该次针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入住该院的15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患进行研究,病患按照1:1等分为两组,各有75例.对照组的病患运用传统术式进行手术,试验组的病患使用腔内激光闭合术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患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术前两组病患下肢的血流速度和生命质量等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下肢的血流速度、生命质量、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腔内激光闭合术应用在下肢静脉曲张病患的治疗中,临床干预后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传统外科手术传统外科手术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效果观察

    李绪蕾闫丰霞王麦秀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4例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再通率,将治疗前、治疗后的凝血指标、患肢肿胀程度、下肢阻抗容积波图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为95.95%、94.59%;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数据均比治疗前高,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股骨中段周径、胫骨中段周径均小于治疗前,IPG上升值、IPG下降值、阻抗变化比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应用在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疗效确切,有助于血管再通,可较好地改善患肢肿胀程度,促进凝血指标及下肢阻抗容积波图指标的改善.

    妊娠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肾病综合征并下肢血管栓塞患者观察与护理

    尚宇瑞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肾病综合征伴下肢血管栓塞患者的病情观察与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该院接收的50例肾病综合征伴下肢血管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于患者治疗期间施以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伴下肢血管栓塞患者实施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能积极预防并发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下肢血管栓塞临床护理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观察

    米冬梅潘维梅刘锦昭王磊...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择期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FDP、D-D、Fbg等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有效降低,值得推广.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鄢洁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危险性因素与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纳入2016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接收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析患者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并结合分析的结果 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留置静脉管道、近三年血栓史、行肾穿刺活检术、肢体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均是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伴LDVT的危险因素较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对防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

    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肾病综合征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

    丁艳芳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以及应用效果.方法该文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在该院内科进行治疗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根据抽签法进行护理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予以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 统计学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7%),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消化道出血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胃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刘菲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160例在该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EDVT分为甲组(LEDVT组)48例与乙组(非LEDVT组)112例,收集和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总结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护理对策.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体重指数(≥26 kg/m2)、静脉血栓史、术后卧床时间(≥5 d)及使用止血药.结论 针对胃癌根治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不同危险因素,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胃癌根治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