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杨晓玲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这一时段内,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纳入研究,作为A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研究,作为B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纳入研究,作为C组,抽取血液检测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各组数据.结果 A组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B、C两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患者随糖尿病足等级提升,D-二聚体、hs-CRP水平逐步提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并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临床价值

    硫辛酸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分析

    于兆明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硫辛酸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进一步对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与局部微循环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在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四项氧化应激状态指标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AC、CAT、SOD均明显提升,MDA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襻顶直径、管襻畸形率以及输入枝长度三项局部微循环指标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襻顶直径及输入枝长度均明显更长,管襻畸形率明显更低,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局部微循环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硫辛酸注射液糖尿病足氧化应激状态局部微循环影响

    多层螺旋CT在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东生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DR检查,记录诊断结果以及骨折部位.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高于DR平片检查结果,漏诊率与可疑率均低于DR平片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59、12.500、4.802,P=0.000、0.000、0.028);DR平片检查无法对患者骨折部位给予明确判断,且无法对多处骨折给予详细报告;经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73例确诊患者中骨折94处:其中跖骨占43.62%,楔骨占17.02%,距骨占12.77%,舟骨占10.64%,骰骨占9.57%,跟骨占6.38%.结论 多层螺旋CT为临床诊断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可明确骨折部位,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足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DR平片骨折部位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意义

    张安余宋玉玲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17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血栓组),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32例患者设为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D-二聚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 正常组患者的术后D-二聚体浓度持续下降,血栓组患者的术后3d、术后6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后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SOD水平均为下降-升高,但血栓组患者术后的SOD浓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将检查结果作为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要依据.

    下肢骨折D-二聚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深静脉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

    闫秀杰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足部功能评分、跟骨交叉角、骨结节关节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跟骨交叉角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跟骨结节关节角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2.8%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21.4%.结论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足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

    中药足浴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的护理观察

    亓万芸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这一时段内在该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良好、泌乳量充足、睡眠质量良好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值得采纳应用.

    中药足浴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护理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袁志太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26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以中医针灸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方法基础上予以患者正骨推拿,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参照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5).结论 应用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方式,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研究推广.

    中医针灸正骨推拿单纯性腰椎椎间盘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肾衰竭所致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马玉蒙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所致失眠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所致失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2.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在接受护理前后,对照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分别为(2.31±0.51)分、(1.87±0.21)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2.28±0.48)分、(1.49±0.16)分.结论 慢性肾衰竭所致失眠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慢性肾衰竭失眠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临床效果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李赛赛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肿瘤术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对照组、实施手法按摩治疗,分析两组凝血指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肿瘤术后患者PT(17.65±1.02)s、APTT(29.68±1.14)s、FIB(2.89±1.02)g/L、TT(19.87±1.03)s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研究.

    空气波压力仪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揿针埋针在预防骨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唐莹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预防骨科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8年1-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常规静滴抑酸护胃药物,均未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A),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再加行揿针埋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恶心及呕吐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 h恶心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呕吐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麻下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予揿针埋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可减轻其恶心、呕吐程度,且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揿针埋针骨科全麻手术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