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分析

    刘文琪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为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总计72例.结合治疗方法不同,进行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参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接受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参照组3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接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患者腹痛、食欲不振以及心悸气短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可以快速改善原发性痛经在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布洛芬缓释胶囊症状积分

    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俊涛吕文亮刘东
    43-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优化治疗方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将符合该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该课题进行中两组受试者首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低频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阳陵泉,电刺激采用断续波(断续波比1:1)、频率为50 Hz、10 min/次,1次/d,治疗6 d,休息1 d,持续4周.治疗组接受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阳陵泉;飞扬、昆仑,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仪,电刺激采用断续波(断续波比1:1)、频率为50 Hz、10 min/次,1次/d,治疗6 d,休息1 d,持续4周.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Fugl-Meyer量表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前后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下肢Fulg-Meyer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与低频治疗均可改善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更佳.

    中风低频穴位电刺激康复训练踝背屈

    多种康复方式对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朱憬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种康复方式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5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肌电生物反馈组以及联合康复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股四头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联合康复组患者辅以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减重平板训练.在治疗7周后,对3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身体质量(MBI指数)、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量大步速以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LEFS)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治疗7周后,三组相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联合康复组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后,联合康复组步行能力、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量大步速以及平衡功能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选取的多种康复方式中,联合康复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康复速度,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康复方式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分析

    朱小丁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EMGBF)结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 采集2016年2月-2018年3月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MA)、独立生活能力(ADL评分)、平衡能力(BBS)及伸、屈膝肌力(P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ADL、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伸、屈膝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肌电生物反馈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赵婷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随机化原则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该院接收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43)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43)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积极预防DVT,保障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护理偏瘫脑卒中

    牵伸在运动与骨伤康复中的应用

    李方兴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牵伸训练方法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154例跟骨骨刺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7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采用牵伸运动联合针刀松解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足功能FAAM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FAAM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在1、3个月的疼痛评分以及FAA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伸运动治疗在骨伤康复中治疗效果显著,配合传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中远期治疗效果.

    牵伸骨伤康复传统疗法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探究

    谢桂民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该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择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其完备后,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采取HSS量表来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HSS量表评分上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推拿康复训练下肢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萌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Fugl-Meyer评分为(45.2±7.8)分,Barthel评分为(65.7±5.9)分,ESS评分为(75.5±8.3)分,与对照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NHP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度达到了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脑梗死系统化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影响自理能力

    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王利芳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明确其使用意义.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从该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甄选60例资料完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然后运用盲选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设为对照组,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下床行动时间、恢复中并发症发生状况等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下床活动时间上来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恢复中并发症发生状况上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恢复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下床活动时间,优化关节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早期运动康复下肢骨折效果意义

    VSD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牛小萍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中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在获得患者同意后抽取20例进行实验,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处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实施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率,同时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愈合率为(70.00%),其中3例患者一次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一次愈合率为30.00%;实验组中共6例患者一次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一次愈合率为60.00%,3例患者通过处理后再进行植皮术后愈合,愈合率为90.00%.此外对比治疗满意度实验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坏死感染创面进行恢复,可以保证引流畅通,防止感染并使新肉芽组织快速生成,加快患者的创面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