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

    崔丽萍王倩刘莹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于社区医疗工作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这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的1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下,其对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与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社区糖尿病足护理效果

    护士角色拓展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叶九波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护士角色拓展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患者,30例给予常规护理(纳入空白组),另40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护士角色拓展理念融合其中(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总有效率、 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空白组的73.3%(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进程中,积极融合护士决策拓展理念,有益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进程,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糖尿病足临床治疗常规护理护士角色拓展效果观察

    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王清志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控制血糖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口腔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及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的口腔蜂窝织炎症状,值得采纳及应用.

    口腔蜂窝织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效果血糖指标水平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诱因及预防

    段敏曹元江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形成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持续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的出现概率显著提升,而糖尿病足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容易形成.为此,该文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特点、诱因、预防和护理措施,旨在实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大改善.

    老年糖尿病病足诱因预防

    糖尿病足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实践

    崔桂玲赵美娟姜晓辉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选取104例作研究对象,均实行护理干预: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5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2),就2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以及主观护理体验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2,P=0.035);(2)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2、15.630,均P=0.000),其中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P=0.000).结论 糖尿病足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主观护理体验,值得借鉴.

    糖尿病足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主观护理体验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的影响

    胡秀珍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组患者溃疡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6例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下肢动脉血流情况进行检测,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43,无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和实验组(n=43,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变程度相同,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溃疡处头牙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截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比实验组短,其截肢率比实验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之一,亦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应以病变程度为依据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下肢动脉血流、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加快局部溃疡愈合速度.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溃疡愈合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李新鹏吴东云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3月糖尿病组患者7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15 d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5 d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疼痛、无力、麻木及皮肤紫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刺联合中药熏洗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针刺中药熏洗糖尿病足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西药治疗

    针对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朴慧兰孙莹余昕彤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足0级、1级、2级、3级、4级疗效分别为100.00%、100.00%、90.91%、100.00%、50.00%,各Wagner分级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用药依从性、情绪管理、症状管理、生活行为5个维度评分及病情管理能力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减轻糖尿病足症状,值得推广.

    冠心病糖尿病足针对性护理足部溃疡

    分析胸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范兴兴董希会陆宜鸽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12例患者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对2018年1-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为研究组,给予上述针对性护理方案;统计对照组发生及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具体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血流速度.结果 对照组发病与未发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年龄、BMI指数等指标上,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布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6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下肢血流速度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卧床、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均为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下肢血流速度并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胸外科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血流速度

    护理干预在预防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作用

    陆宜鸽范兴兴董希会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 术后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9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胸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胸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