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下肢骨折手术感染效果评价

    王玉斌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下肢骨折手术感染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10月需要进行手术的下肢骨折的患者100例,运用数学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盐酸万古霉素,观察组使用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尼莫地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效果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结果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没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使用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尼莫地平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感染效果.

    盐酸万古霉素尼莫地平下肢骨折手术感染

    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罗宗义杨未芳
    18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2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以西药治疗为基础,其中一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为对照组,一组联合针灸治疗,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有11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关节肿胀指数为(0.31±0.16)分,压痛指数为(0.49±0.11)分,其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在常规西医和中药内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可以改善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临床有效率较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针灸中药内服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周欢腾刘燕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该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期间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疾病类型、卧床时间、年龄、静瓣膜损伤等,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原因较多,而且对ICU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明显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魏兴华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骨科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行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康复情况、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研究组为4.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率为67.4%,研究组95.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7%,研究组95.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血栓及便秘形成,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下肢骨折术中医护理静脉血栓影响

    穴位敷贴加中药浴足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

    徐陆曼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在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穴位敷贴中药浴足中风后遗症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于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郭小叶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此次研究分析在偏瘫早期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偏瘫早期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研究得知,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Bmnnstmm分级,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Bmnnstmm分级评分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偏瘫早期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并且还能促进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偏瘫早期针灸康复训练下肢运动功能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效果研究

    王增英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注射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最大复视角度、双眼运动差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双眼运动差值(0.0±0.0)和最大复视角(1.7±0.3)均低于对照组双眼运动差值(9.7±1.5)和最大复视角(10.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斜、复视、头晕、恶心、代偿头位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针灸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

    朱创新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肿胀评分及肿胀消失时间予以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肢肿胀消退,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下肢骨折患肢肿胀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

    足浴护理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邱宁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足浴护理,以此评价足浴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者例数涉及10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个小组患者例数涉及5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足浴护理.对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胫神经传导速度(MCV、SCV)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 研究组而言,其中医证候积分(16.02±2.33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胫神经传导速度[MCV:(55.13±2.56)n/s、SCV:(52.32±2.12) m/s]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MCV、SCV分别:(23.36±2.87)分、(47.56±2.97)m/s、(44.16±2.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4.00%)与对照组(16.00%)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足浴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促进了胫神经传导速度增长.

    足浴护理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评价效果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