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

    李金伟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患有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康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 选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康复治疗;试验组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血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康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显著效果,减少了该病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分子量肝素康复治疗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效果

    王丹丹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联合电针对中风后足下垂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在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康复训练,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Fugl-meyer评分为(36.72±4.45)分,高于对照组(25.86±5.6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步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步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65±8.44)分、(30.21±7.9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足下垂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步态,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电针康复疗法足下垂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马盈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与BB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屈曲与伸展的ROM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B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与BB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屈曲与伸展的ROM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屈曲与伸展的ROM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中风偏瘫下肢功能

    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张宁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康复护理中采用踝足矫形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分别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步行能力.结果 在干预后,对照组步行能力差于研究组,MBI指数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踝足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有确切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踝足矫形器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袁红徐小琴张洁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24 h、3d、7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虽术后7 d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术后24h及3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效果显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疼痛值,应该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应用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赵梦源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次研究分析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从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2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按照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分析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脑卒中偏瘫早期踝关节护理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任扬扬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疗效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普及.

    足下垂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

    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朋丹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运动训练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以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踝关节运动训练偏瘫下肢功能恢复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足部护理知识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李晓凤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对于提高其足部护理知识以及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止诊治的76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延续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足部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足部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足发病率为0.00%,对照组的糖尿病足发病率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其足部护理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延续性护理糖尿病足足部护理自我管理高危患者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

    孙宏文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该护理措施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6月-2019年3月之间,该院诊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68例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关护理,同时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经过有效的护理后,6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同时,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对于本次的护理满意度,68例患者中均属于满意的情况,满意度为100.00%.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于患者而言,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肺结核糖尿病足护理措施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