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谷晓丹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该院接收的妇科术后患者中,68例患者均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入院,遵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4例/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中,有理想的效果.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化护理干预

    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李静娴刘乃红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以该院自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72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并按随机奇数偶数法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综合护理干预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方磊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和对比在下肢手术中两种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0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研究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以及疼痛感觉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感觉、 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晚于对照组,但是麻醉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运用于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下肢外科手术

    优质护理在原发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蔡秋格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原发下肢静脉曲张优质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

    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产期护理方式研究

    张红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将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剖宫产产妇中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发挥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1月于该院选取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作为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实施分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剖宫产产妇,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实施比较分析,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例(2.00%)、7例(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评分在两组剖宫产产妇实施护理后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分析,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剖宫产产妇中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发挥的作用显著,不仅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而且在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围产期护理

    预防性护理对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

    刘嫄王淑朋王闪闪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筛选病例,抽取该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脊柱骨折高龄女性患者74例开展此次研究,对74例患者病例资料实施回顾分析,以是否采取预防性护理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并以此入切入点,观察组患者增加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临床观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股静脉血液峰速度、平均速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手术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既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又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预防性护理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治疗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

    张延利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中采取负压封闭引流与皮瓣移植联合治疗方案所能收获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4例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将接受常规换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负压封闭引流与皮瓣移植联合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换药次数等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同时记录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换药次数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缩减情况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所需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成活率与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75%明显高于研究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负压封闭引流与皮瓣移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一方面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小创面面积、加速创面愈合、提高皮瓣成活率与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以收获确切可靠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良好控制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理想.

    负压封闭引流皮瓣移植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疗效果评价

    王宗喜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该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29例采取更换髓内钉行翻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在手术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输血量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86.21%,与对照组的62.07%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采取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附加侧方钢板手术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骨不连

    运动贴扎对患踝关节不稳的男子橄榄球运动员下肢运动素质的作用研究

    邢信伟李亚平王日东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贴扎对患踝关节不稳的男子橄榄球运动员下肢运动素质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山东省橄榄球队训练中发生踝关节扭伤的运动员20例,发放AJFAT调查问卷,选择实验法测试,分析贴扎前后运动能力影响,评价踝关节运动贴扎在橄榄球运动中应用价值.结果 贴扎前后在立定跳远、30 m冲刺、六角形测试、平衡测试等项目成绩对比,立定跳远和六角形测试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贴扎可作为预防措施应用在橄榄球项目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能够改善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下肢运动素质,能够增强运动员灵敏性,但是会限制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前锋运动员需谨慎选用.

    运动贴扎法患踝关节不稳男子橄榄球运动员下肢运动素质作用

    髋关节后侧入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冉华锋肖永海周超周辉...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用于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基层医院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对38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等,所有手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5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4分.结果 切口长约9~15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50 mL),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48 h,术后引流量100~150 mL(平均120 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10 d(平均4.5 d).结论 髋关节后侧入路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具有操作简捷安全、显露充分其不损伤髋关节的外展装置、髋部稳定性好、康复快、手术医生容易掌握手术技巧、学习曲线短等优点.

    人工关节全髋置换术髋关节后侧入路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