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α-硫辛酸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影响

    金容哲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α-硫辛酸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额外行维生素C注射治疗,观察组则行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另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8.1±1.6)d,住院时间(11.3±2.3)d,C-反应蛋白水平为(2.7±1.6)mg·L-1,丙二醛水平为(0.75±0.28) nmol/mgHb,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206±91) ng/mL.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10.3±2.1)d,住院时间为(14.2±2.7)d,C-反应蛋白水平为(2.2±1.3)mg·L-1,丙二醛水平(1.05±0.48) nmol/mgHb,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227±121)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5.023、16.885、22.082、13.996、62.81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81.82%(4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634).结论 α-硫辛酸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运态势和临床病情.

    α-硫辛酸糖尿病足介入治疗血运态势

    封闭式负压引流、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绍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前列地尔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8例,分组后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47/49),而对照组仅有87.7%(43/4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2±8.2)d,溃疡愈合时间为(18.9±6.8)d,而对照组分别为(33.4±8.3)、(90.5±4.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病变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加快足部组织恢复.

    糖尿病足溃疡前列地尔封闭式负压引流

    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研究

    王新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从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于该院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分成未发生的糖尿病足坏疽对照组(n=100),与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观察组(n=40),获取患者一般病症资料,涉及姓名、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坏疽病程、住院天数;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各个临床指数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糖尿病足坏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率为30%、糖尿病肾病为2%、严重疼痛70%、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率为1%、糖尿病肾病为5%、严重疼痛12%.结论 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多为血糖、血压控制效果不佳、代谢紊乱、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严重疼痛症状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是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足坏疽的保护因素.

    老年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刘丽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院筛选出120例糖尿病足患者,时间选为2017年9月-2018年11月,使用抽签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施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生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变,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治疗进展,对日后生活质量增添保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个性化护理干预糖尿病足内科

    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

    陈金花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行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糖尿病知识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中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掌握度,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行为护理干预糖尿病足护理效果

    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孙红红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FBG、2 hPBG、HbA1c、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护理能力、足部护理知识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体重指数,提升足部护理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延续护理糖尿病足足部护理自我管理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邱金梅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东史口卫生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两组比较临床疗效、血糖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其HO-1、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其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加快下肢创面愈合,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氧化应激反应

    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闭式负压封闭引流(VSD)的价值分析

    李可心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闭式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换药,观察组实施闭式负压封闭引流,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闭式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创面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糖尿病足创面并发症闭式负压封闭引流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袁晓宏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曲张选择电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实施的术式为传统剥脱术,治疗组实施的术式为点凝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作为观察和比较指标.结果 组间展开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则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其比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选择电凝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作为理想术式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下肢静脉曲张电凝术传统剥脱术

    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陈吉军夏惠敏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动脉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与正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如何对下肢动脉血管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以便进行治疗,是值得关注的问题.CT血管成像在了解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情况,帮助医生有效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扫描速度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凸显.基于以上,该文将对CT血管成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粗浅阐述,希望以此为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帮助.

    CT血管成像下肢血管成像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