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肢骨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

    巴力杰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骨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对该院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后骨不愈合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8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46例;54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6.30%,其中交锁髓内钉的为100.00%,锁定加压钢板的为9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暴力损伤严重、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康复锻炼不规范是下肢骨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原因,选择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方法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下肢骨骨折骨不愈合原因内固定

    下肢肌肉链训练与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杨婷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肢肌肉链训练与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KOA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收集案例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研究组使用肌肉链理论下肢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的四头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就诊效果.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就诊效果.其中实验组经过就诊处理,其就诊满意度为48例(96.00%),高于对照组43例(86.00%),表明采用肌肉链理论下肢训练有效.对比两组就诊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率为50例(100.0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47例(94.00%).结论 采用肌肉理论下肢训练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的影响,提升医院的就诊满意度和质量.

    下肢肌肉链训练股四头肌训练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探讨

    朱丽臻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例,对温针灸治疗方法 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更高,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痉挛等级(Ashworth)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等级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解除下肢痉挛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温针灸中风下肢痉挛型瘫痪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邱金梅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某医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患者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将两组糖尿病足症状量表评分、踝臂指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后疼痛(1.49±0.01)分、冷感(1.51±0.03)分、麻木(1.41±0.01)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踝臂指数相比较,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效果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术后干预的研究进展

    谢德林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无菌性滑膜炎症和韧带变性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以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关节疾病.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中医对于膝骨关节炎术后干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该文通过总结近几年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术后干预措施及疗效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膝骨关节炎术后中医

    综合护理联合足浴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研究

    范晓静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联合足浴缓解肢体肿胀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研究组进一步加强患者的足浴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16例痊愈,占47.06%,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有11例痊愈,占32.35%,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足浴治疗后,疗效进一步提高,肢体肿胀情况显著改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为(35.61±3.62)分,Barthel指数为(46.42±4.7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同时配合足浴干预,有效缓解了肢体肿胀程度,提高了康复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综合护理足浴脑卒中肢体肿胀

    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