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周丹丹盛存见
    26-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跟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使用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8年6月—2019年3月这期间收治的共60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之均分为对照小组以及实验小组.对照小组在围手术期中知识单纯地使用常规性质的护理方法,实验小组在这个基础之上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方式.在实验中对两个小组的护理实际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 在护理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数据对比中,实验小组自身的数据要明显好于对照小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数据对比中,实验小组的数据依然好于对照小组,且这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跟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使用护理干预,对于病患恢复健康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有着明显的作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张强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选择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踝关节骨折患者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护理效果,该方案值得向踝关节骨折患者大力推广.

    踝关节骨折临床护理

    针刺太冲穴配合艾灸足底涌泉穴治疗上热下寒型高血压患者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雪莹牛茜茜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上热下寒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给予患者针刺太冲穴与艾灸足底涌泉穴联合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这一治疗方式基础上同时接受太冲穴针刺与艾灸足底涌泉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满意度更高,相关数据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上热下寒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让其同时接受太冲穴针刺与足底涌泉穴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上热下寒型高血压艾灸针刺涌泉穴太冲穴满意度

    心理干预配合按摩护理对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温俏琼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评价心理干预配合按摩护理对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以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研究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配合按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数值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显示,在对妇科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配合按摩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极明显的效果,临床价值明显.

    围术期心理干预按摩护理静脉血栓

    针灸结合盆底康复疗法对改善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腔功能的价值

    叶明龙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妇科慢性盆腔疼综合征使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疗法对患者盆腔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院选取86例盆腔疼痛患者综合征患者,时间选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43例.实施针灸疗法为对照组,实施针灸结合盆底康复疗法为实验组,将两组疗法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法对患者盆腔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VSA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要佳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针灸结合盆底康复疗法对改善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恢复,可以提升日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针灸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盆底康复疗法

    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效果分析

    冯雪郭晓明孙旭刘子琦...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术后下肢麻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下肢疼痛情况和麻木情况的评分,治疗前后体征客观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直腿抬高情况与下肢肌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高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的情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麻痛体征客观评分

    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观察

    许利楠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的临床护理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通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低,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双下肢按摩能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子宫全切术常规护理双下肢按摩护理下肢深静脉栓

    脑瘫后遗症马蹄内翻足手术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分析

    丁赞恩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瘫后遗症马蹄内翻足手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85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6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差异进行分组,一组单纯采用脑瘫后遗症肢体康复功能锻炼,一组联合脑瘫后遗症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分组作为普通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ofoed踝关节疼痛评分为(14.22±4.16)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77±4.62)分,各项数据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质量评分为(72.5±4.7)分,心理健康评分为(68.9±4.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1.5±5.5)分,情感功能评分为(68.2±4.4)分,各项数据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后遗症马蹄内翻足手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积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脑瘫后遗症马蹄内翻足手术康复训练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踝关节功能

    艾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小苇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实施艾灸结合康复护理对关节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该院选取8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时间选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3例.实施康复护理为对照组,实施艾灸联合康复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生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Neer评分以及VAS评分,护理前,两组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结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后肩疼痛程度,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效果,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脑卒中康复护理艾灸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杨金玉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该次临床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该期间内该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21例)和B组(n=21例),其中对B组使用传统康复手段,而A组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Tinetti评分(22.69±4.48)分和Berg评分(45.76±7.72)分,A组术后6个月的Tinetti评分(18.36±2.55)分和Berg评分(32.45±6.18)分显著更高,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提升拥有着显著的效果,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优质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功能性力量训练慢性踝关节不稳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