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分析

    侯春阳吴彬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轻症小儿手足口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10~15 mg/kg利巴韦林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B及维生素C,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相关指标(白细胞及血糖数值、CK-MB指标)、下肢部位出现严重症状(脚掌、臀部、膝盖均出现严重疱疹)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身体相关指标(白细胞及血糖数值、CK-MB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部位出现严重症状(脚掌、臀部、膝盖均出现严重疱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巴韦林联合口服维生素B、C能改善小儿手足口患者的身体相关指标,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严重疱疹的可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手足口临床观察治疗策略

    血浆Hcy水平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的影响分析

    仝静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Hcy水平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的影响.方法 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中选取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并发有下肢动脉硬化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40例,未患有下肢动脉硬化;实验组患者40例,患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另外选取来该院体检的40名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通过检测患者血浆Hcy水平,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并将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 三组研究人员的LDL-C、HDL-C、TC这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BS、HbA1c、TG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BS、HbA1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对照组的Hc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C、HDL-C、TC与糖尿病和下肢动脉硬化关系不大,FBS、HbA1c、TG与糖尿病成正相关系,下肢动脉硬化与FBS、HbA1c、TG无关,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Hcy含量高于糖尿病未并发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的Hcy含量高于健康人群,Hcy与糖尿病和下肢动脉硬化成正相关系.

    血浆Hcy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

    早期活动干预对预防E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马苗苗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EICU患者接受早期活动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抽选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EICU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均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EICU干预护理.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与下肢浮肿率分别为5例(25.00%)、6例(30.00%),干预组分别为0例(0.00%)、1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4、4.3290,P=0.0168、0.0374,P<0.05);对照组D-二聚体数值为(985.14±5.68),高于干预组(701.47±4.87)(t=169.5565,P=0.0000<0.05);纤维蛋白原组间对比,t=0.0086、0.3521、2.3282、0.0434;P值分别为0.9932、0.7267、0.0253、0.9656,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早期活动干预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与血液循环状态,有效预防E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EICU患者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及血流平均速度分析

    高玲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及血流平均速度.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该院急诊ICU接受治疗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运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6.35±5.42)cm2、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5.73±3.39)cm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2.53±6.07)分、神经功能评分为(10.15±0.93)分、住院时间为(12.06±1.05)d、运动功能评分为(65.31±6.37)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ICU患者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被推广、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运动护理血流平均速度

    65例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

    范淑波秦晶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介入治疗科2010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动脉置管溶栓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患肢的护理,术后动脉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 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经过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1例因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因并发心梗放弃治疗,1例因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远端血管闭塞而行患肢切开减压及动脉切开取栓术;61例下肢缺血情况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精细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溶栓护理

    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石伟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院内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5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在围手术期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28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0.00%,对照组22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离床活动时间为(2.26±1.43)d,对照组为(2.94±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住院时间为(4.21±1.14)d,对照组为(6.17±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并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责任制护理干预预防价值

    ELA联合静脉剥脱、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分析

    马强李培生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ELA联合局部静脉剥脱、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该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54条患肢,其中63条患肢行ELA联合局部静脉剥脱、硬化剂注射治疗,为实验组;91条患肢行ELA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静脉曲张残留、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静脉曲张残留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A联合局部静脉剥脱、硬化剂注射治疗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恢复快,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优与单纯的ELA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闭合静脉剥脱硬化剂注射疗效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艳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ICU住院患者群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引致原因,以及患者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4月,将该院ICU科室收治的67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选做研究对象,统计测算患者的发病引致原因,并总结患者的临床预防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该次研究中入选的67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因肺通气时间>72 h因素,有22例患者因年龄>55岁因素,有15例患者因持续卧床时间>7 d因素,有7例患者因采血次数>15次因素,有14例患者因罹患脑卒中因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诱导ICU住院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原因具备多样性,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致原因护理对策临床分析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高正文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排尿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共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全身麻醉、小剂量腰麻加硬膜外麻醉,对比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与对于排尿方式的选择.结果 观察组的NRS评分在T1-T4时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5、T6时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留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开展小剂量腰麻加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避免尿潴留,提高自行排尿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麻醉方式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排尿方式

    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夏惠敏陈吉军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和普通的下肢血管疾病,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都是因为患者的下肢血流不畅所引起的.因此,患者在感到不适后往往会考虑去医院就诊,医生在为患者诊断该病情时首先会考虑使用超声检查法.因此,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它的优越性来简要探讨一下它的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