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顶压手法结合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杨金川邓明涛叶丹丹黄拯...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顶压手法结合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不断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4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应用顶压手法结合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X线评价结果 、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ohler、跟骨丘部高度、Gissane角分别为(32.45±1.64)°、(46.24±4.67)、(132.73±5.21)°,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跟骨痛、针孔感染、内固定失稳几率分别为0%、0%、5%、5%,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4.21±0.43)d、(8.02±0.41)周、(7.33±0.23)周,均比对照组短,临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顶压手法与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样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突出.

    顶压手法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微创手术、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杨广友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及传统手术疗法实施诊治处理的临床诊治结局.方法 筛选出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该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诊治处理的患者11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传统手术疗法,观察组运用膝关节镜微创手术疗法.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结局.结果 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高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结局相关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膝关节镜微创手术疗法实施诊治处理,诊治结局甚佳,对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患者病症康复进程的加速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系数较高.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传统手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跗骨窦切口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张杰汤长华周晓宇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法,分析手术和愈合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远期足踝AOFA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相关的患者手术时间为(91.11±1.34)min,出血量为(42.33±1.45)mL,切口长度为(7.23±0.45)cm,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33±1.34)周,近期疗效比较:术后3 d较术前Bohler角和Gissane角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术后12月和术后3 d 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踝AOFAS分析之后,优秀有20例,占比66.6%,良好有7例,占比23.3%,不好有2例,占比10.1%,优良率为89.9%.3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感染的问题,占比3.3%.结论 在跟骨骨折的治疗工作中,合理采用跗骨窦切口法,有助于预防并发症问题,改善各项指标,远期预后骨折关节处无角度变化,跟骨无二次塌陷变形,足踝功能恢复良好,推广的优势很好.

    跗骨窦切口跟骨骨折应用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治疗价值分析

    杨建冬施泉涌郑端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具体方法 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共计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具体表现.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术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共出现3例并发症,发病率为6.0%(3/50),对照组则有10例并发症,发病率为20.0%(10/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骨创伤的患者,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治疗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且治疗时疼痛较轻,患者耐受性强,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安全性较高.

    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价值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性分析

    赵涵正申晟刘骏逸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以此分析其治疗方式有效性.方法 分析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期间,共计100例,治疗后进行终末随访,对膝关节疗效、关节功能予以Ikeuchi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定.结果 100例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达到了一期愈合,均不存在腓总神经及其血管损伤情况,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膝关节感染粘连,有20例患者存在手术后关节积液的情况待1周之后自行吸收.100例应用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维持24个月,其治疗总体优良率达到了82.00%(其中,优有62例,良有20例),Lysholm评分治疗后为(87.22±5.11)分,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以减轻其疼痛感,能够获得有效的临床值效果.

    关节镜手术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黄义清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取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甲组,另外43例患者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记做研究乙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一年随访结果显示,乙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甲组,乙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69.77%)高于甲组(53.49%);乙组患者术后SF-36评分高于甲组,且乙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及第七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甲组.另外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比甲组(13.9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恢复,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功能恢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吴珊珊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展开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3月间66例KOA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其中33例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剩余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33例患者自动划分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常规组和研究组在干预前膝关节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equesne指数评分为(4.01±1.53)分、ADL评分为(82.41±5.84)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的(7.33±3.24)分和(63.52±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依从性的良好率分别是93.94%和81.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KOA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突出.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

    雷公藤多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郭玮娜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对炎性因子造成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制剂)与观察组(免疫制剂+雷公藤多甙)各1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24.33±2.12)分]低于对照组[(31.21±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RF)[(66.58±40.51)IU/mL]、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12.49±8.65)mm/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06±1.89)mg/L]均优于对照组[(129.14±113.36)IU/mL]、[(21.36±14.28)mm/h]、[(11.65±7.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免疫制剂+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其治疗效果较单独接受免疫制剂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制剂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炎性因子

    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郭爱峰谭中江
    18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对足踝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进一步对患者足踝功能恢复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在Bohler角、C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5项后跟骨重要复位指标方面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方面,II型为86.67%、III型为75.00%、IV型为66.67%.(3)术后随访1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腓骨肌腱鞘炎、1例发生距下关节内外翻活动受限,经合理康复训练联合常规理疗后,均显著改善,手术预后效果良好.结论 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优良,可促进患者足踝功能的恢复;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刘乃国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以2018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足踝关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固定,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疼痛、距骨移位、距骨倾斜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稳定性、关节间隙、活动范围、行走、跑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