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比较分析及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

    高克军史浩文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糖尿病足X线与C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定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均给予X线与CT检查,对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检出率.结果 X线与CT检查均显示骨质破坏、病理学骨折或脱位、骨质疏松、软组织病变、血管病变等影像学特征.且X线检出率为80.43%,CT检出率为93.48%,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于X线相较,CT检查可更为全面、清晰的显现患者的征象,为医生提供了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X线CT糖尿病足影像表现临床价值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研究

    关晓帆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80例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药敏试验分析和病原菌培养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结果 在80例患者中将180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为60株、105株、15株,所占比率分别为33.33%、58.33%及8.33%,与其他菌株相比,革兰阳性菌存在较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菌株均具有不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革兰阳性菌是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应当按照病原菌检测结果对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以减少耐药感染等相关问题的发生.

    糖尿病足部感染病原菌检验耐药性

    糖尿病足高位截肢的研究进展

    孙丹崔凤霞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之一,并且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危及患者全身器官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加深,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出现功能性障碍,如眼、心脏、血管、肾、足等器官.糖尿病足即是患者糖尿病引起足部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统称.

    糖尿病足高位截肢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协同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在7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对比效果评估

    刘鑫何娜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7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比对分析.方法 搜集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依据该次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协同护理),各组39例,统计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后的生活质量及照顾者压力反应及负担相关指标评分情况,予以评估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指标评分,均较参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两组照顾者自尊、时间安排受打扰、家庭支持缺乏、健康问题、经济问题指标评分,均与参照组比较压力反应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指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护理质量,大幅度减轻了照顾者的压力与负担.

    协同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糖尿病足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

    万利张莉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风险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8年2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延续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及感染情况,并且比较患者Wagner分级.结果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gner分级,研究组0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4级、5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风险,有效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延续性护理糖尿病足感染风险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价值体会

    何伟凤蒋文仁许艳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 择取于该院诊治的74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该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74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对照组、预见组,74例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预见组则同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经干预后比较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预见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情况,并明显提升护理效果.

    预见性护理糖尿病足护理效果血糖控制应用价值

    综合护理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效果研究

    丁艳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为后期的干预护理提供参考意见,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40例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明显效果,综合护理能够改善小面积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溃疡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综合护理糖尿病足部溃疡干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效果

    蔡晓峰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纳入研究,将2018年4月--9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分为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结果 护理后,综合组护理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综合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疾病,可改善患者的足部症状,减少并发症与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糖尿病足效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

    王加顺高欣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有关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价值,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并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0例,无糖尿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膝下各分段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膝下血管区斑块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膝下左侧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为(7.85±3.05)分、右侧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为(8.43±2.35)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膝下血管区斑块检出率为70%(210/300),远远高于对照组60%(168/280),临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过程中,选用64层CT血管成像方法,可有效检出板块,为疾病诊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3症64层CT血管成像价值

    经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韩少宇崔丙军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经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于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所收治的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计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患者行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功能评价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两组对比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且手术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相比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更少,且手术情况更佳,值得推广.

    跗骨窦切口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