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anis-Weber B型单纯不稳定外踝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临床观察

    刘琰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对Danis-Weber B型单纯不稳定外踝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门诊诊治40例Danis-Weber分型中的B型外踝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Baied-Jackson踝关节评分、Mazur功能评分两项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整体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治疗后,90.0%的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可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周期明显缩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Danis-WeberB型单纯不稳定外踝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蔡伟熊敏梁春平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患者手术时间(53.07±6.65)min,术中出血量(69.29±10.89)mL,术后无切口感染、骨折二次移位、切口处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14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0~118 d,平均愈合时间(100.93±7.49)d,根据Hawkins标准,手术效果优5例,良7例,尚可2例,优良率达到85.71%.结论 Herbert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应用于距骨骨折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距骨骨折Herbert钉内固定术踝关节功能

    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探讨

    何新伟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4)以及对照组(n=54).对照组采取玻璃酸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以及Lysholm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1,P=0.834);经过治疗,研究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P=0.897);治疗后,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8,P=0.001).结论 采取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玻璃酸钠硫酸氨基葡萄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任云峰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50例,依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预防DVT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T和APTT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不仅可降低DVT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下肢创伤骨折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

    跟骨骨折70例手术治疗体会

    谭卫亮郭安安吴兆中张敏...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治疗中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划分为A组(本组行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本组行闭合撬拔复位空心加压钉内固定术)、C组(本组行经典“L”型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 (1)A、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均优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最佳,可推广.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的影响

    乔梁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的积极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松动止血带前20 min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术后关节腔引流管注射1.0 g氨甲环酸,闭夹2h后常压引流;观察组松动止血带前20 min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0 mL,术后操作同对照组.比较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隐性失血(320A0±96.20)mL和显性失血量(240.20±80.00)mL及失血总量(560.50±160.50)mL均低于对照组(480.52±135.55)mL、(360.50±115.50)mL、(845.80±182.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 (13.00±1.75)s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32.05±4.50)s及D-二聚体(D-D)(1.15±0.20)mg/L水平,与对照组的(31.75±4.55)s、(13.05±1.50)s、(1.05±0.20)mg/L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5.71%略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而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失血量,DVT发生率也较低,效果显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关节腔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失血量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柏天婷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6月收治的骨伤科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提供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人数.结果 观察组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后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且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对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及改善其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踝骨骨折下胫腓联分离护理价值与意义

    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岚岚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细致分析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的患者(50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踝关节护理,探索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均大大提升,两组差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大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距明显;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SAS以及SDS评分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SAS以及SDS评分明显较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踝关节护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

    踝关节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评价

    严益军张沿洲刘政胡牮...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F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S组)则是采用手术治疗,分析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S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行关节松动、中低频、肌力训练恢复情况与F组相比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F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家属医护满意程度明显高于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家属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促进医患关系,因此值得推广.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尹浩吴红梅姜玉环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相关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即2018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之前,预先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拍摄下来,给出手术方案.结果 手术前后拍摄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将患者的下肢负重中力线情况、关节畸形情况直观呈现出来,并且使术后人工膝关节位置更加清晰.结论 将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应用到膝关节置换术中,便于提前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术后治疗效果.X线无缝拼接技术成像使双下肢成像一次完成,使患者的关节畸形情况更加直观、清晰,为后续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双下肢负重位X线片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