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放松疗法结合耳穴贴压对缓解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的影响

    连婧郑海燕潘媛媛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放松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化疗期焦虑作用.方法 选择在该院进行乳腺癌化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间,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46例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予以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耳穴贴压以及放松疗法,对比两组第一次、第二次化疗结束后SAS得分以及第二次化疗结束后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第一次化疗后SAS得分与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化疗结束后实验组SAS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第二次化疗结束后满意度分别是97.83%、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采用放松疗法和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况,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焦虑化疗乳腺癌耳穴贴压放松疗法

    排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唐祥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排针配合推拿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将其参照奇偶数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18)和研究组(n=19)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排刺法进行治疗,评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CSS评分、CIVI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且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的VCSS评分、CIVIQ评分与研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研究组VCSS评分比对照组低,CIVIQ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刺配合推拿手法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可取得显著性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和进一步推广.

    下肢静脉曲张推拿手法排刺

    足部手法按摩在肾结石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张东旭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结石绞痛患者实施足部手法按摩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肾结石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增加足部手法按摩,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为9.3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7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结石绞痛患者采取足部手法按摩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绞痛症状,且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值得在临床推广.

    手法按摩肾结石绞痛治疗效果护理

    足部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王丹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足部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63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足部穴位按摩,比较干预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RSS睡眠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SRSS睡眠状况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为(194.65±23.64)分,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部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生存质量.

    足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脑卒中睡眠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和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闫安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5月,选择在该院神经科入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人数分别为42例和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法.治疗后,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踝关节主动背屈和外翻角度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和外翻角度均大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和神经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效果显著.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足下垂神经功能康复

    加速康复护理理念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徐玉萍陶云华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加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5例.甲组患者实行传统的术后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行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机体功能锻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在术前和术后7d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结果 乙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踝上、髌上、髌下肢体直径远远小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重,实行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弥补传统护手护理缺漏,降低并发症概率,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

    深静脉血栓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护理

    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吴严冰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2017年5月—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治疗,给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下肢肌力与活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肌力评分、FMM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评分、FMM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其实施康复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情况以及活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康复运动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

    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宝翠赵克聪范静宇孙海燕...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4.1±1.2)d,住院时间为(8.5±2.2)d,拔管时间为(17.7±2.4)h,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1.5±0.5)分,ROM为(255.3±12.1)°,VAS评分为(0.8±0.3)分,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其住院时间,让患者能够尽快下床活动,并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症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快速康复护理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康复关节功能

    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护理效果

    伍梅芳马军梅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护理效果,为后期开展该术式围术期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0例,将该院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将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

    脑卒中早期下肢康复护理的应用有效性探究

    张雨萱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早期实施下肢康复护理的应用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早期下肢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肌力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的腘绳肌、股四头肌Kendall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衡能力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下肢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下肢功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早期下肢康复护理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