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侯妮妮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6例.甲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手术室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干预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4.62%,甲组3.85%,乙组明显低于甲组,说明手术室干预护理模式效果突出,具有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对比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实行手术室干预护理模式,下肢血液流速加快,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65.38%,乙组患者实行手术室干预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为96.15%,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证明手术室干预护理模式具有常规护理干预不具备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效果远远高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全方位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改善预后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腹腔镜手术手术室干预性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

    探讨激光腔内闭合与高位结扎联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杜开亮汪建中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危结扎同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集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依据该次术式方案不同划分为参照组(高位结扎剥脱术)、研究组(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术),各组46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及凝血功能与炎性反应各个指标水平情况,予以评估和总结.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目、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疼痛程度较参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IB、T-PA、PAI-1、IL-10、IL-2各个指标情况,均较参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术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凝血功能及炎性反应水平情况,获得临床效果佳,可作为首选的联合术式.

    激光腔内闭合术高危结扎术下肢静脉曲张效果

    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内科综合治疗的探索研究

    赵静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并发足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析组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较好,建议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糖尿病足部溃疡综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分析

    刘双双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此次研究病例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患者入组之后先检验病原菌,然后分析不同病原菌对各类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1)在100例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中一共分离出了13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朱为76例,革兰阴性菌为54株.(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药物的敏感度与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度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对各类型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度与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度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度与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度与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度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度为85.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病原菌的分布情可是单一分布也可是多重耐药菌分布,检验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其检验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质量的同时,更避免了耐药菌的发生.

    糖尿病足部感染病原菌检验

    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效果与措施

    韩树芳汪荣银郭文娴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效果与措施.方法 研究资料均为该院于2017年5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40例,均落实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形成率为2.50%.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95±1.61)d,护理满意度为95.00%.护理15 d后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外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具有针对性预防效果,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术后尽快恢复,且护理严谨性获得患者高度认可,护理价值较高.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分析

    韩霞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246.52±124.52)g/L,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8.52±12.75)g/L,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100.00%,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指标水平明显高出正常值,因此能够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的有效方式,加之其在便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发挥较高的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验效果诊断效果

    运动康复联合降压药控制初诊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及延缓动脉硬化的研究

    李艳英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动康复联合降压药控制初诊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及延缓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选取该院接受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优势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优势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运动康复联合降压药控制初诊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及延缓动脉硬化的影响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运动康复降压药物初诊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动脉硬化

    针对下肢骨科手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刘磊何娜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下肢骨科手术后围术期内患者易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16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再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宣传护理、术后围术期内的生活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护理、术中协助护理以及术后针对护理.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无一例.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下肢骨科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并普及.

    D下肢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正常人群下胫腓联合的超声测量

    黄金亮刘霖杨勇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超声测量下胫腓联合的方法.方法 对200例正常踝关节行下胫腓间隙超声测量,找出测量的理想部位,测量指标为t1、t2、t3、t4、t5,在男女组中分别按年龄、身高、体重分层.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内外踝连线外1/3处有一自然凹陷,无骨质阻挡,是超声测量下胫腓联合的理想部位.下胫腓联合各测量指标值t1(0.55±0.30)、t2(0.49±0.41)、t3(0.45±0.35)、t4(0.51±0.35)、t5(0.60±0.42).5个测量指标男、女组之间有差异,年龄、身高、体重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文介绍的检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重复,能运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

    下胫腓联合超声检查方法

    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黎夏玉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择该院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治疗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患者,选取的病例数为80例.把80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个组别,即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重症监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重症监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