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探究

    徐同法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超声方法进行诊断,进一步对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该次8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阳性24例、阴性56例;经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阳性26例、阴性5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2.31%(24/26)、特异度为(96.43%).(2)患者患侧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的内径,和健侧对比,血管内径扩张明显,患侧和健侧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部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比重最高(55.56%),股骨骨折次之(28.13%),和其他类型骨折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采取超声诊断,可了解患者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情况,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超声下肢骨折手术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诊断价值

    超声介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康睿吴茂林靳莉李宏英...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介入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选取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客观比对,于彩超引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彩超引导溶栓治疗.结果 64例下肢深静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无滤器移位情况,均无肺栓塞发生,预后较好.结论 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临床效果显著.

    超声介入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于纯磊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该院于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陈红杨艳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ICU患者中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50例,乙组50例.给予乙组常规护理干预,而甲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乙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ICU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邓朝东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手术)与观察组(n=50,改良手术),两组患者均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加点式剥脱术.术后评估治疗效果与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合并加点式剥脱术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既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江涛陈新宇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嘧达莫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头痛、皮下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全血黏度、血浆D-D、FIB等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降低患者全血黏度及血浆D-D、FIB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双嘧达莫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口腔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刘莉孟燕王佳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根据实际案例对口腔患者外科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案例来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口腔手术的治疗患者,对以上1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各项检查指标、围手术器处置等来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得知,该次研究案例中的102例患者的发生率为2.45%(2.5/102),此外,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病因进行分析,得出12个口腔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并从以上12个因素中得出7项因素和口腔外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联系,根据对以上7个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和未使用抗凝血治疗的患者容易在术后行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及未应用抗凝血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结论可知,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而在术后通过抗凝血治疗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的形成率.

    ICU口腔颌面外科下肢静脉血栓血栓形成

    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范崇帅毕兴杰韩冬梁韦巍...
    106-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48例跖疣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治疗后6周进行随访,通过对比分析判断疗效.结果 2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16%、97.36%,63.89%、80.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跖疣简便安全有效.

    跖疣推疣法CO2激光中西医结合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护理

    赵晓琴
    108-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妇产科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该次对照实验中,研究对象共有64例,均为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位患者,入组后,根据预防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该次对照实验结束后发现,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并发症方面出现1例出血患者,发生率(3.12%);而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参照组,出现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25%),此外,出现2例出血患者,1例肺栓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37%).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后,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高风险时间段,通过对其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对其预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并发症护理方式

    护理干预对孕产妇高危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王中伟张念红秦培霞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高危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600例孕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300例/组,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孕期DVT发生率、产后DVT发生率、自然分娩DVT发生率、剖宫产DVT发生率、产后肺栓塞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期肺栓塞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孕产妇高危人群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孕产妇DVT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可予以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