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力绷带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距腓韧带损伤的护理观察

    董相凤徐绩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距腓韧带损伤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该院进行诊疗的86例距腓韧带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四黄散外敷治疗,同时对照组以石膏托进行固定,研究组以弹力绷带行外翻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踝关节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绷带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距腓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期间辅以相应护理,还可加快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韧带损伤弹力绷带四黄散

    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

    杨春梅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及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法选择.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3例糖尿病足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总结了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3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率达到84.91%,总有效率为94.34%.结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对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根据Wagner分级进行个体化手术处理,以保肢和控制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及耐药性研究

    杨希菊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病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研究.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9月对9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并观察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菌种多样,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强,金黄色葡萄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强.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应做耐药性检测后再使用抗生素.

    糖尿病足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温针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秦泗锐郭伟安瑞兰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后使用温针加电针联合疗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62例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与传统组.联合组使用温针结合电针疗法,传统组则使用普通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传统组(83.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施针治疗之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联合针灸疗法用于治疗中风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联合针灸疗法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应用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临床观察

    赵加娟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足(inbetic foot,DF)患者采取封闭负压技术(VSD)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该院骨科接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VSD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DF治疗中应用VSD技术并配合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改善,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VSD技术糖尿病足护理

    中药熏洗结合推拿促进足部骨折康复护理

    杨丽邱志华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结合推拿促进足部骨折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96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并处愈合后康复期的足部骨折患者,依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对照组推拿治疗,研究组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与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结合推拿可促进足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具良好的康复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骨折中药熏洗康复护理

    综合康复训练对关锁精神分裂症废用性下肢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杨自红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对关锁精神分裂症废用性下肢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该院选出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治疗关锁精神分裂症废用性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对所有入院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下肢功能状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后,有30例患者均能完成站立行走,下肢恢复效果较好.结论 对关锁精神分裂症废用性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综合康复训练精神分裂症下肢功能障碍

    足底反射疗法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症状疗效观察

    安仲娜杜梅香李朋菲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反射疗法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前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泡足护理,研究组采用足底反射疗法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指数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失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症状护理过程中,足底反射疗法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不仅能治疗患者失眠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足底反射疗法护理效果

    2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的认识

    石传欣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2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例,旨在探究该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检查结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多次使用无菌棉拭子擦拭创面取样,并用探针深入深部脓腔取样,置于一次性无菌试管内,并将标本接种至血琼脂平板上,分离鉴定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此次试验共272例DF分泌样标本,分离培养出238例病原菌,阳性率为87.50%,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5株(占比27.31%),革兰氏阳性链球菌23株(占比9.66%),革兰氏阴性杆菌80株(占比33.61%),革兰氏阳性杆菌32株(占比13.45%),真菌18株(占比7.56%),其他少数细菌20株(占比8.40%);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夫西地酸、米诺环素抗生素类药物敏感,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苄卡西林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除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复方磺胺甲恶敏感.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对多种抗菌药物显示耐药,在早期应该联用多种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药敏分析认识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分析

    张晓燕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作用.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以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35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并比较两组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 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观察组的5.71%,与对照组的25.7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基于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具备显著的效果,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与使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