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技术在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王秀峰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技术在预防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妇产科在2018年1-12月之间收治的360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采取X线静脉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下肢静脉进行临床检查.观察组以多普勒超声技术为下肢静脉进行临床检查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检查之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两组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4.44%、亚急性栓塞5.56%、慢性栓塞6.11%.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分别为:急性栓塞13.89%、亚急性栓塞12.22%、慢性栓塞10.56%.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技术检查总有效率为83.89%,对照组X线静脉血管造影技术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超声技术检查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临床诊断中无创伤,临床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技术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惠丽群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8年8-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股静脉置管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将入选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同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股静脉置管的肝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肝衰竭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高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麻醉护理体会

    王继红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相关临床观察及麻醉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科下肢麻醉手术高龄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88%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3.75%,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患者,对其加强临床观察,并对其加强麻醉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高龄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护理效果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白虎荣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完善的护理模式对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的可靠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入院接受治疗的骨病患者104例,并按照每组52例,等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统计两组骨病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并对针对性护理措施落实的可行性进行判断.结果 对两个小组所有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统计.对照组中,共计52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24例,“基本有效”的患者共16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12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中,共计52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32例,“基本有效”的患者12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8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 针对性术后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降低骨病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骨病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临床价值

    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患者预防下肢缺血的护理

    郭俊晓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缺血发生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文行IABP治疗的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缺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下肢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7.14%(2/28),对照组为28.57%(8/2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结论 在IABP治疗冠心病患者期间,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缺血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冠心痛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下肢缺血围术期护理

    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评价

    胡奕波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两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0.00%、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2.50%、3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时,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其实施干预护理,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老年下肢骨折满意度护理效果

    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研究

    张晓芳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在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在住院后两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高达17.4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为3.17%.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

    急诊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案分析

    张礼俊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因急诊创伤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急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急诊护理方案,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急诊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甲钴胺在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李思芳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钴胺在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68例,显效3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65例,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68例,显效13例,有效32例,无效23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66.1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观察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甲钴胺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甲钴胺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治疗效果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王宏娜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均采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整理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期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肺栓塞、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0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INR)有明显改善,且大腿周径差值、小腿周径差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栓溶解、促进静脉再通,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方法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下肢静脉血栓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