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措施分析

    王闪闪张攀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用“随机分组法”,将40例脊椎手术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研究时段:2017年1-12月),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干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对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气压治疗仪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观察护理措施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军韩燕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该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感、并发症.结果 手术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足背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感未见明显差异、术后2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3个月后实验组踝肱指数、皮肤温度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流峰速、疼痛感较低,实验组血流量水平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肿、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参照组(24.00%)相比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性水平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腔内血管成形术安全性

    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时婧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取该院血管外科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血栓形成的位置在下肢近端,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3.3%,观察组明显有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除了有浅表出血、发热和过敏情况外还出现了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瑞替普酶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司翠翠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在该研究中,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各指标、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水平评分均较高,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统计计算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较高,可有效确保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护理水平,最终使临床手术护理得到患者的认可及满意.

    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研究

    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的护理策略

    丁娟陈为栾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护理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年月-2018年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患儿在门诊输液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则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为81.67%,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参照组为18.33%,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参照组则为80.00%,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在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得到了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高度认可.

    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护理对策

    优化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临床研究

    陈静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ITF)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该院治疗的83例AITF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2例与41例.A组给予优化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DVT形成率为11.90%,B组为31.71%,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对比组间与组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B组为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AITF患者行优化康复护理可降低DVT形成率,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缩短病程,且护理满意度高.

    优化康复护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孙彩云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骨科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机能显著降低,肢体无法长时间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血流速度便会下降,最终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如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便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将预防性护理干预运用其中,对静脉血栓合理控制.

    预防性护理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预防性优质护理对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杨晓亭张婧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预防性优质护理模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于该院接受化疗的高龄淋巴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2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预防性优质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低,实验组化疗1、7、30 d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实验组淋巴瘤化疗护理满意度(92.59%)高于参照组(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采用预防性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应予以临床推广.

    高龄患者淋巴瘤化疗预防性优质护理下肢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付晓可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DVT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心脏瓣膜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护理效果

    早期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

    李春燕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7)与对照组(n=7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负面情绪SAS、SDS评分(42.35±5.86)分、(41.86±7.2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10±6.02)分、(49.37±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可降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颅脑手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负性情绪早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