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预防脑梗死患者双下肢DVT的临床研究

    周静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双下肢DVT(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参考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双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率1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SF-36)评分(11.38±2.09)d、(76.28±3.33)分,与参考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成本(14.76±2.75)d、(72.01±3.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脑梗死患者双下肢DVT,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双下肢DVT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探讨

    杜开亮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塞通,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 术后3d,观察组D-D、APTT、PLT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塞通,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采纳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血塞通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探究

    李勋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该次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的使用,将收治于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9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9±1.3)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7%(2/48),与对照组的22.92%(11/48)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与对照组的77.08%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方法的使用,能够缩短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下肢骨折手术整体护理效果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李小健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出能够有效提高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住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工作,共选择1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工作的总样本,等分为两个小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试验组在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最终对两个小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得出结论.结果 治疗效果统计表显示的实验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96.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37例,“基本有效”为11例,而“无效”仅为2例,只占到总样本的4.00%.对照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84.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19例,“基本有效”为23例,而“无效”为8例,占到总样本的16.00%.结论 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采取完善的急救措施,能够在第一时间缓解患者的病痛,并且能够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急措施临床价值

    高压氧综合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宋永岗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次研究主要针对高压氧综合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该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进行该次研究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以患者为中心,坚持研究结果准确有效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需要对所有自愿参与该次研究调查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疾病确诊,保证所有患者均符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情况.在此基础上,一共选择了100例患有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了进一步突出研究结果,对患者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50例,其中对照组只应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期伤肢与健肢周径差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手术时间也要短于对照组,在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要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伤肢与健肢周径差值方面的数据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高压氧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治疗效果

    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林绘芝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常规护理60例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该院骨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预防护理干预60例骨折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3.33%与观察组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与观察组9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实行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大大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

    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观察

    张婧杨晓亭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护理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 选择82例该院接受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短,实验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参照组,同参照组(70.73%)相较,实验组脊柱骨折术后满意度(95.12%)较高,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32%)低于参照组(34.15%),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予以下肢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应予以临床推广.

    脊柱骨折下肢护理下肢静脉血栓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何新仑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该院治疗的99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50例与49例.A组给予人性化手术室护理,B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B组为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B组为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行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可改善其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

    足跖跗关节脱位伴骨折的治疗研究

    杨利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说明关节脱位后出现骨折治疗方式,进一步观察分析治疗的情况.方法 选取足跖跗关节脱位,并且伴有骨折30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后,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情况,记录焦虑情况、疼痛情况、心态情况、睡眠情况.结果 针对30例患者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情况为22/30(73.3%)例,整体的治疗情况为29/30(96.7%).患者对治疗方式十分认可的情况为25/30(83.3%)例,,治疗的认可情况为28/30 (93.3%).恢复情况,效果显著情况为25/30 (83.3%),整体的情况为30/30(100.0%),十分认可的情况为28/30(93.3%),认可的情况为2/30(6.7%),认可情况为30/30(100.0%).治疗前患者中有28例(93.3%)例睡眠质量差,焦虑数值分为(85.3±5.2)分;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例(6.70%)例睡眠质量差,焦虑数值分为(25.3±2.6)分.其中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所记录的数据,根据患者的情况,应用治疗措施,通过手术可以有助于患者骨折的部位恢复,及时地进行复位,足部不会出现二次错位,有助于骨痂形成,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可以早日的恢复足部的功能.

    足跖跗关节脱位骨折现象治疗方式

    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黄校斐迟雪梅李温温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 选入2017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与对照组(n=40,尿激酶溶栓),分析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腿周径差为(1.55±0.03)cm,对照组为(2.33±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39 1,P=0.0000).实验组小腿周径差为(1.22±0.03)cm,对照组为(1.88±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5 3,P=0.0000),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冰硝散辅助治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冰硝散外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