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比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接受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李允仲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的观察对象一共64例,实验观察进行的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选取的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法:数字法,分组数量: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显效共3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显效共24例,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切口长度更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胸闷、头晕等并发症,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为9共,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效果更优,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腔内激光传统手术治疗

    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的因果分析

    董祥利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的因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2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双肺动脉造影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把无肺栓塞患者纳为对照组,把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组,并对深静脉血栓病变部位、静脉血栓史、外伤手术史、年龄、吸烟史、内科相关疾病、高脂血症、性别和肿瘤等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的因果进行分析.结果有外伤手术史引发肺栓塞风险是无外伤手术史的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4.6),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风险2.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OR=2.6)和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OR=3.2),脑梗死、糖尿病引发肺栓塞风险分别是没有上述内科疾病的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OR=3.2)和3.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OR=3.8).结论 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伤手术史、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糖尿病,并且存在严重危险倾向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影响因素因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周国光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同时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胰岛素疗效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陈宗敏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以该院妇产科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干预,观察组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0 d内DVT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30d、60d、90 d内均具有较高的差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仅出血一例出血并发症,而对照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出现6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了肺栓塞并发症.临床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术后患者形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患者血流缓慢、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较大的关联度.因此,需要在妇产科术前做好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李洪菊蓝海心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2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研究其诊断状况,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新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良性肿瘤占比相比较于恶性肿瘤占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新血栓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LT、Fbg以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T、Fb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T则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常见病,且通常为良性肿瘤,尽早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疾病痊愈有重要意义.

    妇科肿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效果探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邓文卿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血栓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预警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78例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风险评估,制定预警护理对策.比较两组股血流情况、LDVT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股流血速度以及血流峰速均高于对照组,L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卧床患者,结合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利于加快股血流流速,减少LDVT的发生,同时还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卧床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护理股血流LDVT满意度

    临床药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

    高丹丹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药、西药治疗监测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西药的药学监护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进行综合分析,中药的药学监护以脉络舒通颗粒、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例,从与西药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对患者实施了全面的药学监护,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药中成药药学监护

    内科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张秀娟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的分析.方法 医院选取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内科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结果 经过此次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为2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11例,其对比结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9.71±3.83)d也少于对照组患者(68.52±4.2)d,2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此次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44例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0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科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的时间,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科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韦敢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在该院进行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的患者,将损伤控制理论应用到治疗中后,对该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在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随机对4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患者(n=24)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n=24)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对患者进行3个阶段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治疗后的疼痛度、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治疗后的疼痛度评分、肢体功能恢复均要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在该院进行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的患者,将损伤控制理论应用到治疗中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率,使患者的生存率和肢体康复程度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下肢创伤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价值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与危险因素分析

    高秀苹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之一,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高达20%~50%,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如若不及时治疗便会引发下肢截肢并发症.该文将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变化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