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压泵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探讨

    王云薛龙凤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常见的深静脉血栓类型之一,占比约为90%.相关研究显示,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较多,例如: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过长、偏瘫、甘露醇大量使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一旦出现这一并发症,便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了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可将气压泵运用其中,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气压泵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要点分析

    张欣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30例女性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有1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4.62%.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高脂血症、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是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受到高脂血症、 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活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

    全子宫切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

    生活饮用水消毒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效果调查分析

    王军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饮用水消毒在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方面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该地区2017年与2018年全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相关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17年常规预防措施,2018年在常规预防同时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结果 2017年该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率分别为98.38/10万、25.32/10万以及4.28/10万,2018年该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率分别为45.24/10万、10.35/10万以及0.51/10万,2018年较2017年手足口病上述资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病例控制率明显提高,且饮用水调查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能够较好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发生,从而降低该病对患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生活饮用水消毒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效果调查

    探讨下肢静脉疾病影像学诊断

    周慧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的顺行影像在下肢静脉疾病的影像学中诊断的临床价值作用.方法 依照该院2018年1—12月为此次研究的时间选取,在该时间区间内该院诊治的下肢静脉疾病近似病例260例(一共294条肢体),以上病例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实行静脉的顺行影像查验,同实施手术的病理诊疗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同实施手术的病理诊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静脉的顺行影像在下肢静脉疾病的诊疗里,正确率占100.00%,其中敏感度是96.87%,特异度是98.65%,通过诊断病例可知,下肢存在深静脉血液拴块后遗症的有6.10%,交通静脉的瓣膜功效不全的有20.25%,深静脉的瓣膜功效不全的有53.18%,单一性的静脉曲张有18.85%,非后天的静脉畸形有1.62%.结论 静脉的顺行影像可以清楚地将就诊患者下肢的静脉病情病况投照出,这可以使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为医生收集可用的信息十分重要,并且对静脉疾病的临床研究也有很大的作用和价值.

    下肢静脉疾病影像学诊断诊断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分析

    葛艳玲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进入该院妇产科分娩实行常规护理的57名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该院妇产科分娩实行预防护理干预的57名产妇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产妇的肢体肿胀情况、DVT发生率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重度肿胀、中度肿胀、轻度肿胀、无肿胀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PLT、MPV及CD62-P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产妇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而实行预防护理干预能消除危险因素大大降低DVT发生率有利于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

    胃肠道肿瘤手术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王艳霞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抛币法将两组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对照组优质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重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水肿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保障康复效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采用循证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

    刘宗杰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循证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选取了该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随机将他们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其中,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仔细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详细情况,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提升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循证护理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满意度

    支架式工作坊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

    唐莉莉蔡敏詹宪玲刘倩倩...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架式工作坊教育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DM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支架式工作坊教育.分别记录和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患者(成人)足部护理知识量表和糖尿病足部护理行为量表,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足部检查中FBG、2 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以及6个月之后,研究组的各项数值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评价分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足部护理知识随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研究组足部护理知识随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小幅度下降;干预3个月以及6个月之后,研究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评价分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足部自护行为评分随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组足部自护行为评分随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小幅度增加;干预3个月以及6个月之后,研究组的各项数值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式工作坊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老年DM患者的足部自护行为,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支架式工作坊教育老年糖尿病足部自护行为影响

    PNF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王欢周敬杰张明郑波...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应用PNF技术辅助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TKA患者(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术后康复资料,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及TKA技术治疗,在TKA术后3 d及治疗一个月后,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HSS评分、BBS评分分别为(84.46±8.62)分、(41.18±6.23)分,明显高于TKA术后3 d(68.84±7.26)分、(27.45±4.26)的HSS与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KA术后,于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PNF技术,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PNF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恢复

    踝足矫形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尖足畸形的效果

    李锦兰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踝足矫形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尖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76例痉挛型脑瘫尖足畸形患儿,其于2017年6月—2019年3月入该院治疗,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MAS评分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APROM值.结果 相对对照组,干预组的MAS评分较高,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PROM值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踝足矫形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尖足畸形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功能与痉挛程度,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尖足异常姿势的严重情况.

    踝足矫形器肉毒毒素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