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张太平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胫骨下端骨折选择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以及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文中胫骨下端骨折患者数量为106例,选取时间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取随机方式分组,传统组选择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选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38例、14例,优良率为98.11%,传统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26例、15例,优良率为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相比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更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胫骨下段骨折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价值

    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研究

    郑波周敬杰张明王欢...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外踝不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AOFAS评分比分别是(48.96±13.46)分和(49.55±12.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OFAS评分对照组(62.58±6.44)分,治疗组(76.27±5.35)分,组间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式整骨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同时提高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

    美式整骨技术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本体感觉

    偏瘫型脑瘫患儿尖足应用踝关节被动运动仪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锦兰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尖足应用踝关节被动运动仪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仪联合常规物理运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足背屈角、E功能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足背屈角低于对照组,E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尖足应用踝关节被动运动仪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偏瘫型脑瘫踝关节被动运动仪尖足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疗效分析

    郑大伟刘飞刘刚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保守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前NRS疼痛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疼痛度.

    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

    手足部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治疗的观察

    侯洪涛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用于手足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30例采用常规钢板治疗(纳入甲组),另40例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治疗(纳入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总有效率为95.0%,较高于甲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与同期甲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手足部骨折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并发症生活质量效果观察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孙立山刘奔冯艳红王丽国...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外踝韧带损伤患者24例为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后足各项目评分,计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随访观察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变化.结果 治疗后24例患者后足各项目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治疗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95.83%;随访的24例患者腓骨肌反应时间变短、距骨倾斜角变小、距骨前移距离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踝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的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高,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

    外踝韧带损伤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效果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损伤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于兴宝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损伤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足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分析结果.结果 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受试者疼痛、功能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对受试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4.00%.结论 相较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足部损伤患者来讲,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法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对于此,建议各大医院致力发展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技术,并努力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临床,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另外也要积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微型外固定架足部损伤应用价值

    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体会

    李雪梅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急诊收治的9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救治完成基本支持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护送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诊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创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降低急诊救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下肢多发性骨折休克急诊护理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

    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探讨

    徐勇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入该院骨科手术治疗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入该院骨科手术治疗实行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划分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药物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后5 min DBP值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及1.6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实行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良好,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徐庆栋夏得语秦永梅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各43例,且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化及CD62p、VEGF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62p、VEGF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2p、VEGF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应用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下肢血管内径,值得应用及推广.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