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孙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Journal SuZi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让《孙子兵法》研究走向现代化

    李炳彦
    7-8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开辟孙子兵学研究新境界——山东孙子研究会二十年历程回顾与思考

    山东孙子研究会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孙子研究会成立二十年,始终致力于党建引领、品牌引领、学术立身、开放办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面向未来,将坚持聚焦国际水准,努力打造以孙子兵学文化品牌为支撑的国际兵学交流新高地;聚焦时代要求,努力打造以时事、实时研讨为特色的国内兵学研讨新高地;聚焦求新求变,努力打造以"老路谈兵法"传播为发端的网络传播新高地;聚焦学术为本,努力打造以核心期刊为目标的专业学术期刊新高地,引领孙子兵学研究事业向着时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前进.

    山东孙子研究会学术发展组织建设经验与展望

    关于银雀山兵学文化"和平"底色的研究

    南兵军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华文明和平性为引导,阐述银雀山兵学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和平"元素的兼容,重点揭示儒学"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思想与兵学"以战止战""不战而胜"理念的传承和融合;阐述银雀山出土竹简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蕴含的"和平"底色;阐述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和平性与银雀山兵学文化"和平"底色相结合的启示,指出"只有战无不胜才有不战而胜"的真谛.

    中华传统文化银雀山兵学文化和平性和平底色

    银雀山竹简兵书与中国兵学文化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张申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雀山汉墓竹简兵书出土以来,掀起了数次兵学研究的热潮,有力推动了中国兵学文化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古代兵学与西方军事史研究的角度与内涵均有不同,中国古代兵学是一类涵盖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又是一种价值观,是"王官之武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兵学自先秦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事者有武备",银雀山竹简兵书突出了这一特性,兵书中大量关于德治、慎战以及民本的战争观,这种和平"底色",也是中国古代兵学和中国军事文化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

    银雀山古代兵学德治慎战和平底色

    殷墟甲骨文所见《孙子》军事思想渊源发微

    曲正清王雪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思想著作.殷商时代的军事斗争经验,是《孙子》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源流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殷商史研究中的一手材料,其中的战争类卜辞,向我们展现了殷王朝在军事活动中,重视将帅任命、善于侦察敌情、积极使用伏击战术等内容.此外,殷代也已开始出现并积累"联合作战"的军事作战经验.《孙子》对这些以往的军事经验进行总结与概括,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选将""相敌""伏击""联合"思想.

    《孙子》殷代卜辞联合

    行权制变:中国古代军事用旗中的权谋与智慧

    田鹏
    4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旗帜是中国古代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器械.中国古代将领们在熟练掌握旗帜的使用规则和充分利用与之相关的习惯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数量、出现时机、人旗脱离、抛旗诱敌、假借冒用、插旗占巢以及其他诸多灵活多变的手段和计谋,在实现各自不同的战略意图的同时,更彰显出中国古代军事斗争的高超智慧.

    古代军事旗帜权谋智慧

    对传统军事谋略的新思考

    黄家凯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谋略,是东方兵学特有的内容,内容博大精深.总体上看,分合、虚实和奇正构成了军事谋略的核心内容,所谓术不过分合、形不过虚实、战不过奇正.智能化武器的广泛使用,赋予了传统军事谋略崭新的内容,传统军事谋略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战争和战争指导都产生了重大甚至颠覆性的影响.研究这些变化和影响,对于提高指挥员的谋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事谋略分合虚实奇正

    论司马迁的将帅思想

    郭海燕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通览古今,熟悉在他之前以及汉武帝时期发生的战争,认为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将帅,"择任将相"是君主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对于将帅的素质,他提出了信、廉、仁、勇、智、严等要求,并且认为,将帅要时刻心系国家和百姓,而不是一味地唯君主之命是从.司马迁的将帅思想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兵学将帅理论的内容.

    司马迁《史记》将帅思想

    戚继光军事管理思想管窥

    王浩韩若飞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军事理论家,儒学和兵学素养非常深厚.他凭借丰富的统兵作战实践经验,将兵学和儒学进行融会贯通,在练兵和实战过程中践行兵儒合一,形成"儒为体,兵为用"的管理思路,并独家创新"兵儒并用、对标练将、凝练胆气"的练将与练气理论,强调练将重于练兵,练气先于练艺,其具有高度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军事管理思想,对加强新时代部队作战指挥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戚继光军事管理思想练将练气

    汉魏之际广陵郡战略作用变化探析

    王登昊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末年,广陵郡成为中原政权的边地政区,相比长江上游和中游,魏吴双方在广陵一线并没有显著的战争成果.但从宏观来看,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远远大过实际战果.对曹魏政权来说,广陵从陈登任太守时的战略牵制地区到魏文帝时成为战略进攻地区,黄初六年后成为战略缓冲地区,广陵的作用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对吴国政权来说,广陵则由一开始的战略进攻地区变为战略防御地区,再到战略进攻地区,很快又变成缓冲地区.广陵对南北两政权的战略作用在经历了不同转换后又达成了一致.

    广陵郡陈登战略军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