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陶勇李文雄
    87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 =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脓毒血症降钙素原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

    脾脏切除术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曾克勤陈志伟强红伟武剑...
    879-880,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脾脏切除术在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切除前后的临床资料,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观察脾脏切除后的血小板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脾脏切除术后48 h,显效80%(12/15),良效20%(3/15),总有效率100%;脾脏切除术后1周,显效100%(15/15);脾脏切除术后52周,显效13.33% (2/15),良效20% (3/15),无效66.67%(11/15),总有效率33.33%.与脾脏切除前比较,血小板计数在脾脏切除后24、48 h和1、4、8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 脾脏切除术对治疗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结缔组织病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脏切除术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林杰朱莉殷屹岗王小斌...
    881-88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负荷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3例拟行择期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基础上,PCI术前8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分别在PCI术前及术后24h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8±1.16) mg/L和(5.91±1.13) mg/L,P<0.05];实验组术后cTn-Ⅰ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4%和29.0%,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能够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阿托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伤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平小夏孙琪田霞陆紫微...
    883-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3D CE MRA检查,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层面重建(MPR).增强扫描前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增强后再行横断位FSE T1WI,可疑撕裂口位置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瓣片、撕裂口以及真假腔等.结果 3D CE MRA的MIP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100%.结合原始图和MPR图像,其敏感度可达到100%.(1)主动脉夹层的分型:Ⅰ型9例,占24.3%;Ⅱ型2例,占5.4%;Ⅲ型26例,占70.3%.(2)内膜瓣片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3)撕裂口的显示:常规MRI显示23例,MIP不能显示撕裂口,但原始图和MPR图显示31例.(4)真假腔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结论 3D CE MRA是一种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技术.

    主动脉夹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8例临床分析

    居建平王佩芳周建新黄纯...
    886-887,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年龄>60岁,入院前1年反复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IPA确诊2例,临床诊断2例,疑诊4例.有7例给予抗曲霉菌治疗,有效2例,6例死亡.结论 老年COPD患者,如反复住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合并IPA,尽早采取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慢性阻塞肺疾病侵袭性肺曲霉病危险因素

    降脂煎剂治疗脂肪肝38例临床观察

    王佩
    88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降脂煎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降脂煎剂50 ml/次,每日2次;对照组24例,口服水飞蓟素胶囊1粒/次,每日3次,2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 (P <0.05),且在降酶、降脂、改善B超情况及症状、体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结论 降脂煎剂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降脂煎剂脂肪肝中医疗法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管义祥吴德模陆正李军...
    890-89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分析39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术区头皮伤口、脑脊液漏、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区人工植入物、多次手术、术中失血量等情况与术后颅内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颅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39%.脑脊液漏、多次手术及术中大量失血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能减少感染发生(P<0.05).在彻底清创等情况下,术区头皮开放伤及术区植入物与感染发生相关性不大.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术区彻底清创、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与输血量、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有助于减少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手术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宋心雨马海涛何靖康
    89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32例术后早期经肠内营养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3d肠功能恢复.均能耐受肠内营养.6例患者出现频繁腹泻,4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清创换药后愈合.均无肺部感染,无死亡.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食管癌高龄患者肠内营养

    腹腔镜游离胃与常规开腹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对比研究

    夏漫辉夏洪
    894-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游离胃代替常规开腹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优点.方法 将13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组.分析两组腹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液量、腹部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腹腔淋巴结清除数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胃壁坏死、胃残端瘘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腹部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腹部无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其中手术时间和腹腔出血量两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腹腔淋巴结清除数量无明显差异,同时不会增加术后胃壁坏死、胃残端瘘发生率.结论 腹腔镜游离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具有明显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食管癌腹腔镜游离胃常规开腹

    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61例分析

    季峰顾建伟郭吕
    896-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odified Kuge1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6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阴囊血清肿1例,腹股沟区疼痛2例,肺部感染2例,尿潴留38例,无使用止痛剂,无睾丸萎缩,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行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当今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ModifiedKu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