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谢海明李勇张志明
    89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穿刺PKP手术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评定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椎体高度和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单侧穿刺PKP手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亚甲蓝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在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意义

    余进进舒珊王元许希中...
    900-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在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测到至少有1枚(SLN)的有15例,检测失败3例,总检出率83.33%.蓝染的淋巴结总共27枚,占总切除淋巴结的8.33%(27/324).每例患者检出SLN1~4枚,平均1.8枚.SLN定位于闭孔窝最常见,占40.74% (11/27),髂内33.33%(9/27),髂外18.52% (5/27),髂总3.7% (1/27),腹股沟深3.7%(1/27).SLN的阴性预测值为100%.无过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宫颈注射亚甲蓝检测宫颈癌的SLN是可行的,但其意义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腹腔镜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宫颈癌

    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与早产及婴儿感染弓形虫的关系

    费海霞
    902-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TOX)与早产及婴儿感染TOX的关系.方法 对597名早孕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TOX感染血清学检测,并进行分组,分别对其所产564名婴儿是否早产,是否感染TOX进行分析.结果 297名TOX(+)孕妇早产率为9.09%,300名TOX(-)孕妇的早产率为1.67%,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9.33%,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1.01%,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婴儿和TOX(-)婴儿早产率分别为28.57%、4.48%,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孕期TOX感染与胎儿早产及婴儿感染TOX有关.

    弓形虫早产早孕妇女婴儿

    低位产钳术46例临床分析

    王秀英
    904-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低位产钳术在处理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产钳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与同期平产的70例进行对照.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产妇软产道裂伤率、产后大出血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产钳的适应证与使用技巧,手术者与会阴保护者合理配合,并不增加母婴并发症.尤其对第二产程胎儿窘迫,可及时结束分娩,改善围生儿结局.

    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产钳术母婴并发症

    苏州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王喆季伟周卫芳骆亚丽...
    906-907,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过敏状况,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UniCAP全自动检测仪,对40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和26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并对105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同时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40.1%,其中支气管哮喘组为77.9%,反复咳喘组(<3岁)为4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以1~3岁组最高.城区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区(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尘螨过敏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牛奶过敏原检测的符合率较低(P<0.05).结论 儿童喘息性疾病可能与过敏相关,通过血清过敏原的测定,能了解患儿过敏原状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喘息性疾病过敏原儿童

    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王利群韩琳黄燕凤
    908-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超敏酶免疫分析测定85例牙周病患者(牙周病组)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牙周病患者治疗前血浆IL-6、IL-8、TNF-α和hs-CRP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病患者血浆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测定是牙周病考核疗效的有效指标.

    牙周病生物标志物血介素-6血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

    2008-2010年我院麻醉药品利用分析

    鲍丽琴
    910-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2008-2010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麻醉用药的品种、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盐酸哌替啶注射液DDDs从第6位下降到第8位,硫酸吗啡缓释片、枸橼酸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3年中一直稳居前五位.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药品用药频度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