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中医药(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中医药(英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数字中医药(英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季刊

2096-479X

dcm@hnucm.edu.cn

0731-88459415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含浦科学园学士路300号

数字中医药(英文)/Journal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CSCD
查看更多>>《数字中医药》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标准化、量化、数字化及创新为特色的全英文学术期刊,由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彭清华教授担任共同主编。本刊旨在报道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原创性成果,以期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证据,为国内外各高等中医药科研、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医药的发展略尽绵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姆斯菲尔德矩阵在针灸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GONG Changzhen
    20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了罗姆斯菲尔德矩阵在针灸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临床试验研究(RCTs).随机临床试验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针灸研究的学术严谨性,挑战了传统的决定论模型,并揭示了一个复杂的领域: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和未知的未知.虽然RCTs验证了针灸在某些病症中的疗效,但也突显了相当大的挑战,包括对照组设计的局限性和安慰剂效应的潜在影响.许多研究中真实针灸和假针灸之间无显著差异问题的反复出现强调了需要更完善的对照策略和对针灸机制更细致的理解.此项研究呼吁继续开展严谨的针灸研究,以充分探索针灸的治疗潜力及与循证医学的融合,最终有助于改善患者护理并在医学界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度.

    针灸随机临床试验罗姆斯菲尔德矩阵安慰剂效应对照组设计治疗潜力

    三阴交穴位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S.PriyadharshiniA.MooventhanVenkatalakshmi SaravananN.Mangaiarkarasi...
    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三阴交(SP6)穴位针刺对 2 型糖尿病患者(T2DM)随机血糖(RBG)水平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期间从印度金奈政府瑜伽和自然疗法医学院和医院招募T2DM患者(年龄 35-65岁),时间跨度为 2022 年 1月 5日至 2023年 3月 15 日.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针灸组或假针灸组.针灸组接受双侧三阴交(SP6)穴位针刺,而假针灸组接受非穴位点(距三阴交侧位 1.5寸处)针刺,每次 30分钟.主要观察指标为RBG,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率(PR)、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压乘积(RPP)和心率血压双乘积(Do-P).所有参数在干预前后立即进行评估.结果 共有 100 名T2DM患者参与研究,被随机分配至针灸组(n=50)和假针灸组(n=50).组间分析显示,针灸组与假针灸组相比,RBG(P<0.001)、SBP(P=0.035)、DBP(P=0.008)和MAP(P=0.009)显著降低.组内分析显示,针灸组RBG(P<0.001)、SBP(P<0.001)、DBP(P=0.008)、PP(P=0.023)、MAP(P<0.001)、RPP(P<0.001)和Do-P(P=0.002)显著降低,而假针灸组仅在脉搏率(PR)上表现出显著降低(P=0.023).结论 与非穴位点针刺相比,30 分钟的三阴交(SP6)穴位针刺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RBG并改善其心血管功能.三阴交(SP6)穴位针刺可能作为一种即时、非药物干预手段,加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管理和促进心血管健康.

    针灸糖尿病三阴交2型糖尿病血糖

    基于知常达变原理的气体放电可视化(GDV)序参量模型

    忻煜张磊赵前程佘钰嵘...
    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来研究人体复杂系统,以实现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定性分类和定量刻画.方法 本文通过引入"序参量"的概念,提出了基于"知常达变"原理建立气体放电可视化(GDV)图像信号的序参量模型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计算GDV图像的平均亮度((I))和平均面积((S))构建相空间,并计算健康问卷的总得分作为健康偏差指数(H);其次,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数据样本确定具有相同健康特征的亚类,统计各个亚类的特异性症状频次.最后,在相空间中确定每个亚类的"理想健康状态",计算每个样本与其之间的距离(d)作为描述健康偏离度的序参量,建立d与H之间的线性映射.进一步的,通过分析亚类症状谱,探索GDV信号的健康含义.我们还与基于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的分类方法比较均方误差(MSE),来验证相空间具备刻画人体健康状态的能力.结果 本研究初步在 20 名志愿者提供的数据样本中检验了序参量模型.基于发现的线性规律,当前模型可以通过GDV图像信号计算得到的偏差(d)来预测健康偏差指数(H)(R2>0.77).结合亚类的症状谱,我们为相空间的分类依据提供了基于辨证论治的解释.与基于年龄、性别、BMI等的常见分类方法相比,基于相空间分类的MSE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结论 本研究基于"知常达变"原理的GDV图像信号序参量模型能够准确地识别亚类并表征个体的健康水平,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探索GDV信号的中医健康含义,对于从传统中医诊断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读人体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气体放电可视化中医序参量数理模型个性化健康评估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体质预测模型构建及优化研究

    张新格许强温川飙罗悦...
    24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满足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从深度学习角度挖掘中医体质数据特征并构建模型以探索预测新方法.方法 收集并整理 2020年 1 月 21日至 2022 年 4月 6 日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按二十四节气划分的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识别 9种中医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多层感知机(MLP)、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深度置信网络(DBN)中医体质预测模型.同时本文引入注意力机制(AM)、灰狼优化算法(GWO)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以上 3种模型进行优化.利用精确率、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评估优化前后的模型性能.结果 该研究共分析了 31 655 份数据.(1)优化前:MLP模型除平和质和气虚质外的预测准确率均达 90%以上;LSTM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 60%以上,表明其在中医体质预测任务中的潜力可能因数据缺乏显著时序特征而未被充分挖掘;DBN模型在处理二分类问题时,除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体质预测上稍显逊色,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65%和 60%,其余体质的预测准确率和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 70%以上和 0.78以上,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体质区分能力,但其在特定体质的特征处理上存在局限,模型性能仍有提升空间;处理多分类问题时,DB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不足 50%.(2)优化后:经AM优化后的 LSTM模型预测准确率达 75%以上,但气虚质、血瘀质和气郁质除外;DBN模型处理多分类问题时,分别引入GWO和PSO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前者预测准确率较优化前增至 56%,后者预测准确率较优化前降至 37%.结合以上两种算法优化后的 GWO-PSO-DBN 模型预测准确率较优化前增至54%.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MLP、LSTM和DBN模型来预测中医体质,并基于不同的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了改进.结果 表明,MLP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LSTM和DBN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中医体质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策略提供了新技术参考,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了新思路.

    中医体质深度学习体质分类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基于轻量化和极化自注意力机制的中医望诊异常形态分类算法研究

    张琪胡孔法王天舒杨涛...
    25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Light-Atten-Pose的中医望诊异常形态分类算法,以解决依靠人工或昂贵的设备具有个人主观性或成本较高的问题.方法 首先,本文建立了一个中医望诊异常形态数据集,图像来自公开资源并由多位中医专家标注类别标签,包括正常、肩部异常、腿部异常三类.其次,通过Light-Atten-Pose算法提取人体关键点,Light-Atten-Pose算法在AlphaPose的基础上使用轻量级的EfficientNet网络和极化自注意力(PSA)机制,使用EfficientNet网络降低计算量,使用PSA机制在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对数据精细处理.最后,根据中医望诊理论,定义基于关节角度差的异常形态标准,通过计算关键点间的角度,实现对中医望诊异常形态的分类.选择准确度、每秒传输帧数、模型大小、参数量、浮点运算数作为轻量化的评价指标.结果 在数据集验证Light-Atten-Pose算法的结果显示,其分类准确度为 96.23%,与原Alpha-Pose模型接近.但改进模型的每秒传输帧数达由 16.5 fps达到 41.6 fps,模型大小由 155.11 MB减少至33.67 MB,参数量由 40.5 M下降至 8.6 M,浮点运算数由 11.93减少至 2.10.结论 Light-Atten-Pose算法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鲁棒性,使得复杂度和资源消耗降低,并且有较高的分类准确度,实验证明Light-Atten-Pose算法整体性能更优,在姿态估计任务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中医望诊异常形态姿态估计轻量化极化自注意力机制

    冠心病伴或不伴缺血性卒中病史患者的脉象特征分析

    李欣李伟吴文妍彭詠捷...
    264-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脉图分析技术在识别健康人群、冠心病(CHD)患者不伴以及伴缺血性卒中病史的三类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人群的应用潜力.方法 于 2021年 4 月 15日至 9 月 15 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上海市中医医院招募研究对象,并将他们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组1)、无缺血性卒中史的CHD患者(组 2)和有缺血性卒中史的CHD患者(组 3).应用脉诊仪无创采集脉象信号,运用时域分析和多尺度熵(MSE)方法提取脉象信号的线性时域特征和非线性时间序列MSE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基于这些脉象特征,运用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识别模型.采用混淆矩阵计算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 分数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ROC)面积(AUC)等指标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 最终纳入 189名受试者,其中组 1 共 63例,组 2共 61例,组 3共 65例.与组 1相比,组 2脉象特征H2/H1、H3/H1、W1、W2和W2/T均显著升高,其MSE1-MSE7 显著降低(P<0.05),组3 脉象特征T5/T4、T、H1/T1、W1、W2、AS和Ad均显著升高,其MSE1-MSE20 显著降低(P<0.05);与组 2相比,组 3的H1/T1和As值显著升高(P<0.05).RF模型对组 1、2、3的识别精确率分别为 80.00%、61.54%、61.54%,召回率分别为 74.29%、60.00%、68.97%,F1 值分别为 70.04%、60.76%、65.04%,AUC值分别为 0.92、0.74、0.81.模型总体准确率为 67.69%,微观平均AUC为 0.83,宏观平均AUC为 0.82.结论 脉象特征差异体现了健康人群、无缺血性卒中病史的CHD患者以及有缺血性卒中病史的CHD患者在动脉顺应性、外周阻力、心脏后负荷以及脉象信号系统复杂性存在的差异.基于脉象的识别模型在区分这三类人群上展现了良好潜力,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脉诊冠心病缺血性脑梗死信号处理模式识别

    基于泪液代谢组学研究气阴两虚型与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代谢特征

    谢明霞蔡缯韫李俊瑶谭佳人...
    274-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肝经郁热型和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的代谢差异,明确两者的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2020 年 10 月 1 日至 2021年 10 月 30 日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证型分为肝经郁热型组和气阴两虚型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健康管理科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采用高分辨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分别对肝经郁热型和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泪液进行检测,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的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最后对差异蛋白和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以验证和补充代谢物.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干眼症患者 32 例,其中肝经郁热型 16例,气阴两虚型 16例;1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三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组共确认了 412种标志物,主要包括脂质及脂质样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肝经郁热型组共确认了112 种代谢物,主要包括有机酸及衍生物和脂质及脂质样分子;结合KEGG通路富集结果和差异标志物的相对含量分析可得,嘌呤代谢及咖啡因代谢途径是所有干眼的共有代谢特征.其中脱氧肌苷酸(dIMP)和 2-甲酰胺基-N1-(5-磷酸-D-核糖基)乙脒可作为其生物标志物.而气阴两虚型中以赖氨酸降解、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代谢、嘧啶代谢和胆汁的分泌等代谢途径的显著增强为主要特征(P<0.05).肝经郁热型干眼以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途径的抑制为主要特征(P<0.05).结论 代谢组学可以作为中医证型分类的有效依据,不同证型干眼症在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上均具有典型的特征,且与中医的证候分型的表型特征相对应.本研究初步证实了中医证型分类的合理性,并对干眼病机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气阴两虚肝经郁热干眼泪液代谢组学

    补肾填髓方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的突触损伤

    惠珊郑庆李宏丽朱乐枚...
    284-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填髓方及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本研究使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别的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进行实验,将小鼠分为WT组(WT小鼠,n=5,每日给予蒸馏水)、APP/PS1 组(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n=5,每日给予蒸馏水)和BSTSD组[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n=5,以27 g/(kg·d)的剂量给予BSTSD悬浮液治疗 90 天].采用Morris水迷宫(MWM)评估认知功能.实验后收集海马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锥体细胞和突触形态.(2)细胞实验.将HT-22 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Aβ25-35 组(用 20 μmol/L Aβ25-35 处理 24小时)、淫羊藿苷组(先用 20 μmol/L淫羊藿苷预处理 60 分钟,然后用 20 μmol/L Aβ25-35 再处理 24小时)以及淫羊藿苷+LY294002组[用 20 μmol/L淫羊藿苷和 20 μmol/L LY294002,一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 60 分钟,然后暴露于 20 μmol/L Aβ25-35 24 小时],并测量细胞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P)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PI3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p)-PI3K/PI3K、p-蛋白激酶(Akt)/Akt和p-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 (1)动物实验.与APP/PS1 组相比,BSTSD组显示出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越过原始平台的频率显著增加(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BSTSD治疗后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排列更规则,核染色均匀,空泡样变化减少.TEM显示,与APP/PS1组相比,BSTSD治疗组的突触活动区长度增加(P<0.01),突触间隙宽度减少(P<0.01).(2)细胞实验.淫羊藿苷在不超过 20 μmol/L的浓度下对HT-22 细胞无明显毒性(P>0.05),并且能够缓解Aβ25-35 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β25-35 组相比,淫羊藿苷组的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的比值显著增加(P<0.01),而 SYP和 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P<0.01).这些效果可被 LY294002所阻断(P<0.01).结论 补肾填髓方和淫羊藿苷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增强AD模型中的认知功能和突触完整性,为潜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阿尔茨海默病突触补肾填髓方淫羊藿苷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一种整合中药材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单元的新方法:匹配频率统计矩法

    李海英潘雪王敏存李文姣...
    29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并应用匹配频率统计矩(MFSM)新方法,促进适合于中药(CMM)独特性的质量评价.方法 本研究建立MFSM方法,并以丹膝颗粒(DXG)及其原料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首先,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获得DXG及其原料药的色谱指纹图谱,并采用MFSM方法将其压缩和整合为具有较少分析单元的新指纹图谱.然后,通过计算总量统计矩(TQSM)参数、信息熵和信息量及其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征DXG及其原料药原始和整合后指纹图谱的性质和变异性.最后,为了验证MFSM的有效性,比较DXG及其原料药原始和整合后指纹图谱的TQSM参数、信息熵和信息量及其RSD.结果 通过MFSM将DXG及其 12 种原料药材的色谱峰划分并整合为峰族.在整合之前,DXG及其 12 种原料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峰数、3 种TQSM参数、信息熵和信息量的范围分别为95.07-209.73、9 390-183 064 μv·s、5.928-21.33 min、22.62-106.69 min2、4.230-6.539和 50 530-974 186 μv·s.整合后,这些参数的范围分别为 10.00-88.00、9 390-183 064 μv·s、5.951-22.02 min、22.27-104.7 3min2、2.223-5.277和 38 159-807 200 μv·s.相应地,上述所有参数在整合前的 RSD分别为 2.12%-9.15%、6.04%-49.78%、1.15%-23.10%、3.97%-25.79%、1.49%-19.86%和 6.64%-51.20%;整合后,它们分别为 0.00%、6.04%-49.87%、1.73%-23.02%、3.84%-26.85%、1.17%-16.54%和 6.40%-48.59%.结果 表明,在新整合后的指纹图谱中,物质分析单元、信息熵和信息量显著减少(P<0.05),而TQSM参数保持不变(P>0.05).此外,TQSM参数、信息熵和信息量的RSD在整合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整合后的分析单元的数目和面积的RSD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MFSM方法,可以在保留DXG及其原料药自身原有的指纹图谱性质和变异性基础上,减少物质分析单元.因此,MFSM方法可以作为降低多组分中药分析难度的可行和可靠工具,从而有利于质量评价.

    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单元匹配频数统计矩法中药丹膝颗粒质量评价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