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篇谋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整体性解读

    卢黎歌李华飞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从文本整体来看,《建议》坚守人民立场,依据两个重大判断来制定远景目标,按照三大板块十五部分结构的思路来设计"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依据新阶段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表述,遵循五个原则保障规划顺利实现,设定"十四五"期间的六个主要目标,实现"十四五"期间七个重点问题的突破.《建议》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制定的,对实现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体性地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建议》的内容与精神,有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整体性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研究

    韩强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论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对国家安全发挥着统领作用.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根本性、系统性、潜在性、泛在性、持久性,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争得话语权斗争的胜利;牢牢占领各种传统和新型的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意识形态预警机制,及时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全党必须立足意识形态安全,为国家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以国家安全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共产党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论"三大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

    卢国琪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的改革、完善与成熟和思想认识的发展深化有着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问题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自身建设和执政目标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发展和完善起着思想指导作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全面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前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问题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发展和完善起着实践指导与推动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反映,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深刻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对社会主要矛盾随生产力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的适时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成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

    三大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论美好生活的自由之维

    张三元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好生活中,自由是一个核心因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基于自身对自由的理解及其实现为依据的.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的自由活动渐次呈现、步步递进,以美好生活为感性表现形式,以"自由个性"为终极目标,而"真正的自由"则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存在方式.新时代美好生活呈现的不是未来社会"真正的自由"的完全形态,而是其初级阶段,人们在获得一定程度自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限制.从根本上说,生产力不发达制约着人们超越"物的依赖性""丰富的需要"和"普遍交往"的形成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以自由为基本特质的美好生活是劳动创造的结果,是人的自我实现.因此,自由能力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第一动力.新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建共享共治来提升人的自由能力,以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美好生活社会主义自由自由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职责体系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笔谈)

    朱光磊锁利铭宋林霖赵聚军...
    49-76页

    政府职责政府机构国家治理央地关系社会治理

    发达国家数字政府建设的探索与经验借鉴

    胡税根杨竞楠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是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经济社会运行全面数字化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政府形态.发达国家数字政府建设注重实现政府决策智能化、权力运行透明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绩效评估科学化、流程再造高效化等目标.目前,发达国家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主要围绕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战略规划、建立首席信息官管理运行制度、深化政务数据开放和应用、注重政务数据融合与共享、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政府、颁布法令保护数据安全与公民隐私等展开创新实践.发达国家数字政府建设实践对我国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有统筹推进"政府即平台"的数字政府发展模式、建立公众需求导向的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机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政府智能化水平、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防范等.

    发达国家数字政府数字中国经验借鉴

    论国家治理结构的技术之维

    黄其松刘强强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技术与国家治理形态的关系可以发现,技术在改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形态的同时也塑造与此相适应的国家治理模式.技术在国家治理活动中逐步获得正当性与合理性,它与国家权力的结合已成为政权合法性与治理合理性的重要支撑.技术深刻嵌入国家治理结构,成为一种结构化要素.从国家治理结构的执行向度来看技术是一种程序化要素,是连接抽象和具体、宏观和微观、制度和行动的纽带;从国家治理结构自身的调整向度来看技术是一种动力要素,促使治理模式转型升级,并与新的环境相适应;从国家治理结构的生产向度来看技术是一种生产力要素,成为国家治理必需的治理资源.三者共同构成国家治理结构的技术要素,促使技术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国家治理技术治理模式治理结构

    中国电子治理效能何以释放——基于制度优势的分析

    杨森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治理因与新技术紧密关联而带有革命性色彩,但它并不外生于原本的治理体系.在治理目标已确定的前提下,电子治理效能的释放有赖于它与整个治理体系的耦合程度.中国电子治理被置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因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全国一盘棋、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原则等制度优势成为电子治理效能释放的基础.这种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电子治理效能需要更加深入的改革创新: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电子治理评价体系,以党的领导推动电子治理和传统治理相互赋能,并在维护电子治理主权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电子治理规则构建.

    国家治理电子治理制度优势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

    何克祥
    11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首先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支部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首先严格支部生活;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始终贯彻整风精神、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着力解决党内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方针政策;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之道;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努力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百年历程历史经验

    基层党组织统筹社区应急治理的组织化整合路径

    颜德如张树吉
    12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管理体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转变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共同推动了社区应急管理逐步转向了社区应急治理.如何带动多元组织参与社区应急治理,困扰着基层党组织统筹社区应急治理的运行过程.基于社会整合与组织化的理论,基层党组织应将党的组织建设与多元组织的"自组织化"与"被组织化"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化整合路径表现为党组织自身建设、党的纵向层级联动、党的横向组织覆盖与党引导多元组织共治.其中,党组织自身建设路径是运转多种路径的核心.通过对应急管理各阶段的路径选择分析表明,围绕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未来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适当完善风险防范、信息传导、自救互救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基层党组织社区应急治理组织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