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控

    谭九生杨建武
    12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革新政府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其在技术跃进、能力提升和价值理念等层面深刻嵌入政府治理结构和政府运作过程.但在实践中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可能因为失去伦理规制而陷入智能技术偏轨的泥潭,呈现出隐私侵犯、公平损益、责任模糊、技术依赖以及参与缺失等伦理风险样态.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不是人为想象,而是根植于政府治理实践之中,其生成是系统内外多重因素互动的结果.因此,需要以维护人民安全为宗旨,从技术突围、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公众伦理风险感知能力等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防控.

    人工智能政府治理伦理风险生成机理

    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老龄社会治理

    周学馨
    13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时间上基本同步,并伴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发社会结构整体变迁而出现的老龄社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问题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巨大压力并带来治理困境.为此,研究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通过打造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老龄社会治理方式,以及构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老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为世界提供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老龄社会国家治理现代化政策体系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

    促进乡村振兴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路径探讨

    夏柱智
    15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地方实践来看,促进乡村振兴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路径是多元的,包括宅基地市场、宅基地整治、宅基地增减挂钩.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最具可复制性的路径是宅基地整治,由此形成资源下乡支持的、外生集体主导型的乡村振兴模式.宅基地整治的核心是解决超占多占宅基地退出问题.江西余江县的宅基地整治政策执行过程表明,可通过村庄事务理事会的社会动员和地方政府的科层动员来解决宅基地退出问题.在"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可以从多元化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路径中选择有效路径.

    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市场宅基地整治乡村振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机制探赜

    郑敬斌
    16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重要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着力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和有效机制.这主要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治理发展的中轴力量、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汇聚、社会治理日常的价值规范、社会治理制度的基本指引.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尚存在着多重机制障碍,这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导致融入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社会价值目标离散导致社会治理主体协作困难,社会价值规范虚置导致社会治理日常规范失序,社会价值标准偏离阻碍社会治理制度有效运行.因此,需要实现文化渗透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社会教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的协同共建,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融入机制

    政治认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唐庆鹏
    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做民心政治工作,需要遵循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逻辑.政治认同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存在耦合关系,既表现为彼此建构的结构性耦合,也体现为相互作用的功能性耦合.从政治认同视角看,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并不是抽象观念本身在网络空间的自我演化,而是根植于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持续性认可、赞同与支持实践之中.基于政治认同视域审视高速流变的网络空间话语场,可以发现,正是认而不同、同而少认、不认无同等内在政治认同危机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风险.鉴于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应回归认同路径,立足政治认同逻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以及虚实共进地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策略.

    政治认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