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逻辑

    耿步健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自律的行动,需要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充分认识和正确领会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逻辑,即其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逻辑要义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逻辑指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逻辑归属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通过对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逻辑分析,澄清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与西方自然(生态)共同体理念的本质区别,认识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中"两山论"与"安全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把握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联系,领悟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柳宝军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党自身不断成长壮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经历了组织创立与发展期(1920—1949年)、党的组织建设整合调适期(1949—1978年)、党的组织形态优化完善期(1978—2012年)、党的组织体系全面强化期(2012年以来)这几个阶段.党的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思考和智慧,形成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组织建设、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党的组织建设、以党的组织体系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以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党的组织建设等宝贵历史经验.新时代应继续发扬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组织建设组织体系历史经验

    我们是谁:对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周平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宏大的社会历史存在,其本质体现于多个方面.首先,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却是经过现代构建才具今天的形态,因而是一个现代民族;其次,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最终完成,并与现代国家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了国家形式,因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再次,中华民族的形成既符合现代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又依凭特定历史文化造成的因素,因而是一个复合民族;最后,中华民族既蕴涵现代民族所具有的国民性机制,又蕴涵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的族际性机制,因而成为一个蕴涵多种机制的民族.这样的中华民族就是一座历史-文化-政治资源的宝库,曾在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将在今天的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中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中华民族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复合民族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

    中华民族的共性与特性——时空关联的视角

    郭台辉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复兴是现代中国与世界的重大命题,而中华民族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时间与世界空间中具体展开.准确定位中华民族需要同时重视时间与空间及其相互关联的意识,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的共性,并把握自我识别的特性.共性是在传统身份认同的结构性危机中充分利用传统与外来两种资源,应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要求而构建现代信仰的政治单位.特性是为了自我识别与认同.现代中国长期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造就中华民族的基本特性,即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的世俗性、开放性、非排他性.在时空关联中准确定位中华民族的共性与特性,可以为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命题确立历史与世界方位.

    中华民族共性特性时空关联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二维向度与演进逻辑

    刘永刚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族聚合结构与整体国民属性,决定了其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演进呈现"多元一体"与"国民一体"的二维向度.但因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急迫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多元一体"维度得到极大的张扬,而"国民一体"的维度显示并不充分.在社会结构与国际局势巨变的新时代,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需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优先强调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维度向"多元一体"与"国民一体"协同发展.如此,方能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目标.

    多元一体国民一体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

    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路及其时代价值——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策略

    严庆于浩宇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关系的紊乱和失序是政治实体空洞化和国家弱化的根本原因,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即调处和规范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和谐、有序、凝聚.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秉持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念,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为主要路径,具有理路设计与国情基础相适应、政治整合与国家认同相促进、"一体"与"多元"相统一、国家与社会共发力的特征.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经验,不仅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方向.

    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华民族政治整合国家认同

    组织应变力: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重大风险的理论解释——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容志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重大风险的内在原因和逻辑,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及其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机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从党政结构和举国动员的视角切入,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解释力略显不足.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价值管理能力、动态决策能力、跨域协同能力和组织调适能力的分析,提出组织应变力这一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尝试从理论上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应对重大风险的问题.组织应变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政治形态和组织体系等因素直接相关,其中基于政党意识形态的价值领导、基于政党网络体系的组织领导和基于政党领导力的战略领导尤为重要.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应变力,对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组织应变力重大风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政党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生成动因

    王小鹏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生成动因必然绕不开政党因素,为此要使政党归位,提出理论反映实践本真的原创性理论范式.考察和揭示政党领导"中国之治"的基本逻辑可以发现,政党功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存在着客观的因果关联.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理论创新功能、利益表达功能、制度建构功能、人才培育与政治录用功能、组织动员功能、法治建设功能、权力监督功能等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提供指导思想、价值取向、运行原则、贤治基础、动员机制、法治保障、监督体系,进而形塑"中国之治"的独特文明形态、生成中国制度的全面优势.政党功能根本依托于党自我主体性的实践锻造,推进我国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调适自身功能、重塑主体功能.

    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制度优势中国之治

    "领导党制":类型学视角的中国政体新认识

    陈尧左梦莹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体模式存在一种"道德偏见",质疑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西方国家议会内政党不同,对于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建国型政党而言,政党领导并建立了国家政权,由此形成一种政党—国家体制.依据政体分类逻辑即按照政治权力中心的标准,在政党—国家体制下可以提炼出一种"领导党制"政体模式.中国的"领导党制"是由领导机关(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所构成的"五位一体"模式,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领导党制"模式突破了传统西方政体理论仅从政党—政府体制角度划分政体类型的做法,为理解某些后发国家的政体提供新的类型学视角的认识.

    政党—国家体制中国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制""五位一体"模式

    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逻辑及其理论建构

    徐信贵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法规理论体系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行动指导.在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的实践行动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规范效力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党内法规的内在执行力源于规范效力逻辑.党内法规作为一种自制规范,其普遍约束力和反复适用性源于其独特的效力来源体系.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本质上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权力约束和权利保障的统一、利益性与正义性的融合.党内法规的"秩序创造"职责主要通过"指引""预测""评价"这三大规范效力功能予以实现."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共同构成了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内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规范效力执行力制度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