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党员公共精神的培塑——基于湖北Z镇的实证分析

    付佳迪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参与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领头雁",通过参与党组织活动和村庄公共事务,培塑公共精神,有助于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研究以湖北Z镇的两个村庄案例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受党员吸纳能力不足、党员老龄化制约、党员分化、私人关系支配等因素影响,农村党员面临一系列公共精神挑战.为此,要以完善组织内外的"参与机制"为抓手,从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党内民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出发,构建农村党员公共精神的培塑路径.

    农村党员公共精神乡村振兴培塑路径

    基层智慧治理的运作机制与关系解构——基于上海B区"社区通"的考察

    谭荧韩瑞波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智慧治理的有效性分析应着眼于治理系统的运作机制与组织行动者的行动效能.党政组织在压力传导下的组织动员机制形塑了科层体系内部的高效运转以及党在治理过程中的领导权威;多元组织基于利益共识的行动协同机制激发了各行动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和协作动能;面向基层事务特点的技术嵌入机制加速了新兴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的耦合,构建出开放和扁平的基层治理形态.提升基层智慧治理的有效性,应准确解构其运作背后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在场和相互赋权;另一方面实现技术与共治的共同增进,使技术革新服务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总体目标.

    智慧治理基层治理城乡社区"社区通"

    城市社区新兴社交驱动技术治理:力量、支撑与限度

    徐建宇
    14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技术治理在城市社区的社会化运作需要进一步理解新兴社交与技术治理的关系.事实上,城市社区新兴社交对技术治理的驱动存在着加强人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的因果依赖关系,主要表征为社区居民通过各类新兴社交工具强化自身与技术治理制度和实践的联系,以主体化过程驱动着技术治理.一方面,由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构成的内容供应以及由关系沉淀和关系转化演绎的关系链接成为城市社区新兴社交驱动技术治理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当社区居民致力于以新兴社交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自主衔接时,圈子化内循环和社交共享成为城市社区新兴社交驱动技术治理生成自组织性和形塑"去中心化"的基本支撑.此外,城市社区新兴社交对场景的构筑以及对权利的运用又限定了技术治理的有效运作.

    新兴社交城市社区技术治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陆卫明冯晔
    16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刻的理论规律之必然、历史实际之已然、民族情感之应然和时代需求之实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集中体现在:以新发展理念扬弃朴素辩证与尚和中庸的思维方法,在自我革命中赓续革故鼎新、守正出新的优秀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发展了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的社会理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践行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历史自觉精神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向,以中国精神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立体实践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精神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信息技术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场景勘定

    卢岚
    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深受其所在社会场景的影响,并"活"在与社会场景持续不断的互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伦理道德实践的方式是渗透进社会.信息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深化社会场景适配,改变社会关系,以重塑社会互动形式与文化,进而重塑人的道德行为模式,并将道德带进一个新的界面.换言之,信息技术不仅充当中介工具的角色,也是伦理道德发展的新入局者.它造就了技术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嵌入、相互映照的崭新社会场景.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勘察与现实建构,意在让多重交织的社会场景无缝衔接,确立与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崭新社会场景,拓展现代公民道德研究的领域.

    信息技术技术嵌入社会场景公民道德建设

    重庆巿武隆区聚力推进脱贫攻坚"主战场"升级乡村振兴"示范地"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