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历史演进与价值意蕴

    刘海军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识时代的思路、观点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两大脉络,一是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二是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再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转变与深化;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则经历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再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层层递进.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起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使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把握历史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理论智慧.

    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理论基础认识演进价值意蕴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性逻辑

    苗文玉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超越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底蕴、新时代实践与重大意义

    杨凤城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懈地同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为新时代明确提出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历史经验.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这体现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正风肃纪、组织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不仅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重要的是以自我革命带动社会革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先进性纯洁性社会革命

    党的团结统一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

    郭祎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此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锻造了伟大的党.从百余年党史看,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所在;从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一个个历史难题中发展壮大,三个历史决议不仅见证了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而且镌刻着党解决自身难题的鲜明价值诉求与政治追求,那就是必须始终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大党之难,难在始终保持坚强和坚韧,百年大党因维护和保证了团结统一而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在此基础上团结一切力量完成历史使命.迈步新征程,我们需要继续从历史决议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分析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因素、解决破坏团结统一的问题、凝聚促进团结统一的力量、巩固保持团结统一的基础、发挥实现团结统一的优势、总结提炼保证团结统一的经验以及在新征程上培育凝聚永葆团结统一的资源等方面持续努力,确保党始终如一的坚强和坚韧,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强有力保证.

    团结统一历史决议独有难题新征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合式政治传播结构

    庞金友赵洁
    4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传播作为民主制度实践安排的必要环节、民主主体素质培养的重要利器和民主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助力,是现代民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内蕴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政治传播过程,这一过程以传播主体广泛且主动、传播环节多样且互补、传播方式丰富且全面为显著特征,涵盖以权力授予和政权组建、政策制定、问题解决、文化培育和权力监督为导向的五大政治传播环节.其中,以权力授予和政权组建、政策制定、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政治传播环节围绕权力生成与运行的轴心展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处于核心地位;以文化培育和权力监督为导向的政治传播环节立足民主培育与监督,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各个政治传播环节包括若干彼此联结且相互配合的政治传播步骤,层序分明、环环相扣,从而建构起"核心驱动—外围保障"的复合式政治传播结构和"外在并行—内在循环"的递进式政治传播流程.为全面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复合式政治传播结构的质量和效能,应从主体素养、路径渠道和媒介技术三个维度入手,合理优化政治传播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步骤,充分发挥复合式政治传播结构的合力效应.

    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传播复合式政治传播结构

    "三全合一":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模式及其内在机理——基于Q社区的实践分析

    张力伟李璎珞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科学把握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模式与内在机理,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Q社区为案例进行系统考察发现,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为"三全合一"的运作模式:一是全方位动员,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有效动员多元主体,使得多元主体愿意参与、能够参与;二是全体系架构,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构建由多维民主制度要素构成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三是全流程监督,民主程序的效能有赖于强有力的、持续性的监督保障.Q社区的案例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三个基础性要素:高度参与的人、韧性的制度与持续的监督,这三个要素分别构建了真实管用的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与责任基础."三全合一"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为推动基层民主、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基层民主基层治理共同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侯金亮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转化为相应的话语表达,具有民主形式上的话语表征价值,凸显出人民民主的新形态;具有民主运行上的话语诠释价值,搭建实质民主的阐释框架;具有民主效果上的话语引领价值,提供民主实践的多样评价标准.这一话语体系建构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民主概念定义权、民主实践阐释权以及民主发展评判权的垄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内容、话语受众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与配合,这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因而需要在厘清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生产逻辑、运行逻辑、实践逻辑.从上下联动话语主体、精准凝练话语内容、开拓融合话语媒介、互动共情话语受众四个方面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策略,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话语权,推进人类民主政治新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价值意蕴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动员型治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现机制

    孟燕方雷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动员型治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组织嵌合行为垂范

    "沉浸式动员":乡村振兴中农村党组织动员农民的路径创新——基于两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魏小换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员"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工作和重塑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农民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前,一些农村党组织退出农民生产生活领域,党群关系逐渐疏远,党组织对农民的"动员"功能弱化.在日益分化和个体化的乡村社会中,传统行政命令式动员已难以发挥作用."沉浸式动员"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员联户制度和正向激励制度等措施,确保党建能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事务中,实现党群之间的长期互动,密切党群关系.在党群互动过程中,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能够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党员先进性影响和带动,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性.因此,"沉浸式动员"更切合当下乡村社会基础和乡村振兴建设长期性的需求.

    沉浸式动员乡村振兴农村党组织党群互动农民公共精神

    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建设的责任意蕴、制度优势及治理效能

    马雪松程凯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纵向治理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推进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建设,不仅是健全国家治理制度架构、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熟定型的重要保障.从责任与治理的内在关联来看,责任政治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理念,不仅能为国家纵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组织基础和权力结构,而且能在规范各级政府的治理实践中优化纵向治理格局.构建权责一致、职责分明、究责高效的责任政治形态,是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与重要目标.契合责任政治理念的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在增强国家治理的垂直贯通与多级协同、调节有序治理与有效治理的内在张力、推动治理主体的协商对话与通力协作方面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持续推进各级党政部门的权责结构优化、职责范围界定及失职问责追究,是新时代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

    国家治理纵向治理责任政治央地关系